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被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OCPA)授予2020年度“亞洲成就獎”(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AAA),Robert T. Poe Prize),以表彰他“在低維水和冰的實驗研究方向的開創性貢獻”(For his groundbreak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low-dimensional water and ice)。具體貢獻包括:發展了對氫原子敏感的掃描探針顯微術,獲得了世界首張亞分子級分辨的水分子圖像,并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發現了水合離子的幻數效應,實驗證實了二維冰的存在等。

江穎長期緻力于尖端科研設備的自主創制,并借此實現單原子尺度的極限探測。近年來,他成功研發一套新型掃描探針顯微術,刷新了掃描探針顯微鏡空間分辨率的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氫原子直接成像和定位,将水科學研究推向原子尺度,并廣泛應用于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他和合作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7次發表于《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受到國内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各兩次(2016、2018),2019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此前,他曾被日本仁科芳雄紀念基金會授予“仁科芳雄亞洲獎”。
“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是一個非營利性專業組織機構。其會員來自物理學與天文學各個方面,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茲獎獲得者、各國/地區科學院院士,以及多名當今物理與天文學界傑出的研究人員。亞洲成就獎設立于1993年,是華人物理學會為全球傑出華人物理學工作者設立的兩大獎項之一,授予在物理學或天文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亞洲華人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或研究團隊)。
此前,獲此殊榮的大陸學者有:歐陽鐘燦(1993)、朱清時 (1994)、侯建國(2001)、王恩哥(2002)、張傑(2004)、高鴻鈞(2008)、孟傑(2009)、聞海虎和封東來 (2010)、方忠和戴希(2012)、賈金峰和周興江(2013),馬餘剛和孫慶豐(2015)、何紅建和盛政明(2016)、田矗舜(2017)、舒菁(2019)等。
江穎個人主頁:https://icqm.pku.edu.cn/rydw/jzyg/236934.htm
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官網鍊接:http://ocpaweb.org/home/page/2020-ocpa-awards-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