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物院論壇(第一講):張振宇教授應邀做客beat365學術論壇,講述“Predictive Discoveries of 2D Materials for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ivity and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發布日期:2020-09-30 浏覽次數:

2020年9月25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學術論壇第一講在beat365思源報告廳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嚴濟慈”講習教授、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聯合主任張振宇教授應邀做了題為“Predictive Discoveries of 2D Materials for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ivity and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的學術報告。本次論壇由吳飙教授主持,徐莉梅副院長為張振宇教授頒發了“beat365官方网站學術論壇”紀念品。本次論壇線下報告與網絡直播同步進行,beat365與兄弟院系的150餘名師生聆聽了張振宇教授的精彩報告。

  •   

報告主要内容圍繞超導微觀機理與超導材料的探索展開。張振宇教授首先簡單回顧并概括了現有超導材料的發展曆史,強調了現有的高溫超導材料通常具有層狀結構和含鐵或銅元素成分的兩個普遍共性。

結合材料生長的微觀機理,張振宇教授指出,對于二維高溫超導材料的合成與探索,不應隻局限于已有的層狀材料。很多常規的三維體材料在合适的襯底和條件下,會形成新型二維材料。銻化钴作為一個常規的三維材料,被理論預測可以具有和鐵硒相同的二維結構,且有比鐵硒更大的電聲耦合系數。銻化钴為探索銅基和鐵基之外的高溫超導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于高溫超導的微觀機理,張振宇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等離子激光元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這一點常常被低估甚至忽略。

另外,張振宇教授以鉛铋合金的薄膜為例,向大家介紹了有利于高溫超導态穩定存在和拓撲超導态的形成的理論研究成果。

  

報告在師生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在座師生就超導機理等問題提問,張振宇教授給予了耐心和細緻的解答。

   

 


張振宇,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物理系,1989年博士畢業于美國Rutgers大學物理系。1995年到2011年先後在美國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Division of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University of Tennessee任傑出研究員及合作教授。2011年起全職到中科大工作,任中國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共同創始主任、教授。

張振宇教授是凝聚态理論研究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學者之一。主要從事凝聚态理論研究。在非平衡外延生長領域圍繞原子、電子尺度的微觀機制做出了開創性、概念性、系統性工作,有效推動了相關學科或研究分支的進展;在能源物理與拓撲材料等方面的原創性貢獻也得到了國内外同行的高度認可。基于在非平衡生長、電子生長、新型材料的設計與物性調控等方面的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共發表SCI論文240餘篇,包括PRL 70篇,Science 3篇,Nature 1篇,Nano Lett. 14篇,PNAS 2篇, Nat. Commun. 2篇;被SCI總引 8686 次,他引7497次;2014-2016年連續入選 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應邀在國際、國内會議上做邀請報告130餘次。授權專利5項。1998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曾任兩屆 PRL 凝聚态物理副主編,現任《物理學報》和《物理》等編委,曾數十次出任國際學術會議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