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王曉鋼教授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發布日期:2016-06-21 浏覽次數: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美國物理學會等離子分會2011年年會上,beat365官方网站、核物理與和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曉鋼教授被授予“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Fellow)榮譽稱号。該學會每年從全體會員(包括外籍)中推選出不超過0.5%的具有獨創性研究成果、對物理學有突出貢獻者授予該項稱号。

王曉鋼教授1982年畢業于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物理系、1984年在中國西南物理研究所(現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獲碩士學位,199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多年來主要從事實驗室與空間等離子體的磁流體現象,特别是磁重聯理論與托卡馬克撕裂模過程,及複雜等離子體中的波與不穩定性研究,在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strophysical Journal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150多篇學術論文,被同行引用超過1400次。美國物理學會向王曉鋼教授頒發的會士證書上對其貢獻的評價是:“由于(他)對廣泛應用于聚變與空間等離子體的磁重聯理論,以及複雜等離子體中波與不穩定性研究的根本性貢獻”。(“Fo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with broad applications to fusion and space plasmas, and to studies of waves and instabilities in complex plasmas.”)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我國内地工作的物理學家蔡詩東院士(中科院物理所,1991)、楊國幀院士(中科院物理所,1998)、柳百新院士(清華大學,1998)、于祿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所,2005)、王恩哥院士(中科院物理所,2006)、楊學明研究員(中科院大連化物所,2006)等先後被推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近年來則每年都有在國内工作的物理學家獲得這一榮譽稱号(如龔新高教授(複旦大學,2009)、丁洪研究員(中科院物理所,20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