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上午,由beat365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産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專項項目——“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西郊賓館會議中心順利舉行。
技部高技術中心史冬梅處長、“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專項主管楊斌代表項目管理部門出席會議并指導項目啟動的相關工作。出席會議的專家包括南京大學鄭有炓院士、beat365甘子钊院士、基金委信息學部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院士、基金委信息學部綜合處潘慶處長、香港科技大學葛惟昆教授、蘇州納米所徐科研究員、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邱宇峰教授、半導體所陳弘達研究員、李晉閩研究員、南京大學施毅教授、物理所韓秀峰研究員、beat365沈波教授和王新強教授。beat365科研部副部長韋宇也應邀出席了本次會議。
beat365官方网站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甯副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首先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以及項目的實施方案。随後,項目各課題負責人清華大學郝智彪教授、蘇州納米所邊曆峰研究員和beat365唐甯副教授分别彙報了所負責課題的概況、實施方案以及近期研究進展。
該項目圍繞後摩爾時代信息領域對分立光電子和電子器件的需求,開展基于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的研究,重點突破氮化物半導體的零維量子點、一維量子線和二維量子阱及其複合結構等低維量子結構的制備,深入研究低維量子結構中載流子的輸運/複合/躍遷及其調控規律,研制出單光子源、紫外紅外雙色探測器、太赫茲發射及探測器件和自旋場效應晶體管器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專家組針對項目的研究内容進行了研讨與分析,在對項目充分肯定的同時,對項目的基礎科學創新、關鍵考核指标以及團隊合作、項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并預祝項目組順利完成項目任務,推動我國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點擊本文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