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14日,第七屆全國中子散射會議暨國家中子源多學科應用研讨會在北大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辦,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beat365聯合承辦,旨在推動我國中子散射研究事業發展,加強中子散射用戶與中子源科研平台建設者的交流合作,實現合作共赢,充分發揮中子大科學平台在我國科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我國三大中子源的譜儀科學家,以及來自beat365、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所等50多個單位的用戶代表,共20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增設了國際專場,特邀歐、美、亞大(亞洲及大洋洲)三個地區的中子散射協會主席參加會議并做報告,促進了我國中子散射事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強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會議首先由中國中子散射協會主席陳和生院士、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高原甯教授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衛平研究員緻歡迎辭。三位科學家表達了對我國三大中子源發展的殷切期望,鼓勵投身于中子散射建設及發展的科研工作者不忘初心,埋頭苦幹,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國家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助力我國大科學平台走向世界。
|
|
|
全國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主席陳和生院士緻歡迎辭 |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高原甯教授緻歡迎辭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衛平研究員緻歡迎辭 |
随後,陳和生院士、陳東風研究員和黃朝強研究員分别就我國三大中子源的建設及發展進行了詳細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位于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已通過國家驗收,于2018年9月正式對用戶開放。當前,CSNS已順利完成兩輪運行開放任務,來自國内外70餘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用戶共完成實驗課題100餘個,目前已有9篇用戶實驗成果論文在國際刊物發表或接收。位于北京的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2018年完成了80餘天的高功率運行,2019上半年已運行50天。目前已有12台中子譜儀列入運行序列,另有6台譜儀将于今明兩年完成建造,并達到對外開放條件,基于中子散射技術的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已穩步開展,本年度已發表15篇高水平研究成果。位于四川綿陽的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已實現近200天/年的正常運行,2019年用戶已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中子譜儀基本完成整體布局,一期八台譜儀正常率超90%并結合用戶需求逐步優化和提升了性能;六台二期譜儀和原位實驗能力建設進入新階段。随着三大國家中子源的順利建設和投入運行,我國中子散射研究與應用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東風研究員介紹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建設進展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子散射技術及應用研究室副主任黃朝強研究員介紹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建設進展 |
會議期間,來自我國中子源科學平台的譜儀科學家與來自beat365、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等單位的用戶代表分别就中子譜儀建設以及中子在基礎科學、工業、生物醫藥和功能材料研發等方面的應用做了詳細報告和深入交流,促進了我國中子散射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最後,部分參會代表參觀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子散射科學平台。譜儀科學家現場向參會人員介紹了譜儀建設進展、重要參數、應用方向以及國際水平等,使用戶對中子散射技術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會議于11月14日下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