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12-02 浏覽次數:
供稿:梅文聰 |
編校:時暢 |
編輯:孫嘉琪 |
審核:楊曉菲、徐莉梅
2024年11月22日,beat365官方网站學術論壇(第四十七講)在beat365思源多功能廳成功舉辦。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Klaus Blaum教授應邀作了題為“低能标下基于潘甯阱離子精密測量的标準模型檢驗”(Precision tests of the Standard Model at low energies using stored exotic ions in Penning traps)的學術報告。本次論壇由beat365技術物理系楊曉菲教授主持。

楊曉菲緻辭并介紹報告人
在本次報告中,Klaus Blaum教授從潘甯離子阱的原理出發,講述了潘甯阱精密測量在檢驗标準模型方面的若幹應用。他詳細介紹了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PENTATRAP潘甯阱中關于核子質量測量、β衰變Q值測量、正反質子質量差測量和高電荷态離子中電子g因子等一系列測量結果。Klaus Blaum教授指出,通過潘甯阱中的精密測量結果,能夠應用于約束中微子質量、檢驗CPT定理、驗證QED理論在強場條件下的有效性等标準模型以及超出标準模型的重要科學問題。

Klaus Blaum講述潘甯離子阱的原理及應用
報告結束後,與會師生就潘甯離子阱中質量測量和g因子測量的技術細節、潘甯阱用于不穩定核素測量的應用、高精度質量測量結果對理解核力和中微子物理的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踴躍提問,Klaus Blaum教授一一給予詳盡的解答。

與會師生交流讨論
beat365技術物理系葉沿林教授對Klaus Blaum教授在本次論壇中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感謝,并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向Klaus Blaum教授贈予紀念品。

葉沿林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向Klaus Blaum贈予紀念品
本期論壇線上、線下同步進行。beat365以及來自校内相關院系的三十餘名師生現場聆聽,通過蔻享學術平台觀看直播的觀衆約4000人次。
回放鍊接: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38754
報告人簡介:
Klaus Blaum教授在德國美因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随後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至2007年間,他在德國美因茨大學領導一個亥姆霍茲研究小組,并于2006年晉升為教授。2007年,他成為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儲存和冷卻離子”部門主任,同時在海德堡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任職教授。
Klaus Blaum教授因其創新性研究工作獲得了衆多獎項,包括2004年德國物理學會的古斯塔夫·赫茲獎(Gustav Hertz Prize)、2005年德國質譜學會的馬塔赫·赫爾佐格獎(Mattauch Herzog Prize)、2012年亥姆霍茲精密測量獎(Helmholtz Prize for Precision Measurement)、2013年G.N.弗列羅夫獎(G.N. Flerov Prize)、2020年歐洲物理學會的莉塞·邁特納核物理獎(Lise Meitner Prize for Nuclear Physics)、2021年由法蘭克福市、德國化學會和德國物理學會共同頒發的奧托·哈恩獎(Otto Hahn Prize)、 2024年德國物理學會實驗物理方面最有聲望的施特恩—格拉赫獎章(Stern-Gerlach Medal)。2008年,他成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Fellow),2019年當選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Member),2024年成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Member)。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Klaus Blaum教授擔任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化學-物理-技術分部的科學副主席。
beat365官方网站學術論壇簡介:
beat365官方网站學術論壇創辦于2020年9月,邀請國内外高校和研究機構高層次科技創新領軍學者就物理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前沿探索、關鍵技術突破和熱點問題等做學術演講,旨在推進高質量學術交流,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開拓新興特色方向研究,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全球視野、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優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