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工新聞
悟理論道丨beat365舉行“忠于理想的兩代人——講述彭湃烈士和彭士祿院士的故事”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會
發布日期:2022-11-22 浏覽次數:
  供稿:陶泓锟  |   圖片:李相燃   |   編輯:王靜雪   |   審核:張帆、王靜雪、胡靖東

11月13日下午,beat365在物理樓西301思源報告廳舉行“忠于理想的兩代人——講述彭湃烈士和彭士祿院士的故事”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會。beat365邀請了彭湃之孫女、彭士祿之女,南昌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教授彭潔,以兩代人跌宕起伏的命運為主線,講述彭湃、彭士祿的生平事迹。beat365黨委書記劉雨龍,黨委副書記穆良柱,團委書記張帆及學工辦全體教師出席,學院全體黨團骨幹參加了本次學習。

彭潔首先回顧了彭湃烈士的生平。他出身于海豐的一個地主家庭,曾在日本留學,是标準的“富家大少爺”,卻有着為理想毅然投身革命的勇氣。他以高尚的自我革命精神,燒毀地契、解放佃農,領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被稱為“農民運動大王”的他,輾轉各地開展了一系列武裝鬥争,成為中國紅色運動的先驅之一,卻因為叛徒的出賣在上海不幸被捕。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那份大無畏的革命樂觀精神,留下“兄弟們不要因為弟等犧牲而傷心,望保重身體為要”的絕筆後,便與戰友高唱着《國際歌》走向刑場,譜寫了革命史上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悲歌。

接着,彭潔為同學們講述了彭士祿院士的故事。彭士祿幼年喪父、吃着“百家飯”長大,從國民黨反動派黑暗潮濕的牢房中走出,沐浴着革命的陽光,最終成長為共和國的棟梁。他在延安中央醫院當過護士,在煉焦廠、炸藥廠從事過化學方面的工作,赴蘇留學後又投身于原子能研究崗位,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堅持着嚴謹、刻苦的精神,參與締造了無數輝煌的“中國奇迹”。身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的他,一絲不苟于技術細節,計算的參數寫滿了兩個筆記本;從不畏懼于果斷決策,收獲了“彭拍闆”的美稱。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在京逝世,享年96歲,骨灰依照遺願被灑入大海。彭士祿院士永遠沉眠在了他一生魂牽夢萦的祖國海疆中,留下的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

最後,彭潔為同學們放映了一段關于彭士祿院士的紀錄片段。同學們在彭湃烈士和彭士祿院士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學習二十大精神,以前人的經曆指導今天的奮鬥,懷着百年來未變的理想主義精神,接過先輩們的旗幟,不忘初心、接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