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燦爛,攝人心弦。自古至今,天文學中無數的神秘現象始終激發着人們的好奇心,吸引了一群又一群飽學之士的探索。4月15日14點,beat365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的邵立晶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對“天文學中的基礎物理”進行講解,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科學盛宴,beat365黨團骨幹參加本次活動。本次講座還特别邀請了40餘名來自中關村第二小學的家長同學參與,進行天文科普交流,與beat365的師生積極互動。

首先,邵老師從同學們最熟悉的地球講起,以逐步擴大的尺度為線索,引導同學們增加對太陽、太陽系,再到銀河系、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乃至可觀測宇宙的基本性質的了解。他向同學們講解了天文單位、星系的纖維狀分布等天文學中的細節知識,也介紹了宇宙觀測中觀測結果與牛頓引力定律的不一緻,以及暗物質、暗能量等當代研究中的前沿概念。借助一段短片,邵老師向同學們直觀地展示了宇宙圖景,使得同學們對于天文學中尺度的差異有了深刻認識。

接着,邵老師深入到微觀領域,為同學們介紹物質的根本組成——在質子和中子之下,還存在着更低一級的基本粒子:輕子和誇克。他講解了現代粒子物理中“物理學的元素周期表”标準模型的觀點,特别提及了在2012年已經确定發現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為同學們開啟了關于物質深層次的科學大門。

最後,邵老師做了關于廣義相對論的介紹。他回顧了愛因斯坦的生平,解釋了愛因斯坦提出的等效原理與光速不變假設,以遊戲為例幫助同學們更輕松地理解愛因斯坦關于慣性系與非慣性系的論述,并通過将時空的彎曲與橡皮膜的彎曲類比起來,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關于“物質使得時空彎曲,時空彎曲引起物質運動”的經典觀點,使同學們了解了現代天文學所津津樂道的黑洞、中子星和引力波的成因。

講座結束後,不少同學仍意猶未盡,向邵老師提出許多與講座内容有關的問題,如在已經能夠運用幹涉原理搭建口徑與地球半徑相同的天文望遠鏡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建造小口徑天文望遠鏡,以及中國天文學目前的發展程度和對未來的展望等等,這些問題均得到了邵老師耐心而細緻的解答。
本次講座順利落下帷幕,科學精神的種子則已悄然播種在同學們的心中,它們将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生根發芽,開出燦爛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