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研讨會于2023年10月6-9日在北京成功舉行。會議由beat365承辦,來自國内外33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0餘位師生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共有46個大會報告(包括30個口頭報告和16個海報展示報告),粘貼海報26張。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馬建平研究員主持,beat365官方网站劉川教授緻開幕辭。出席會議開幕式的還有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羅民興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物理科學二處李會紅處長等。劉川首先代表會議主辦單位beat365官方网站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對中國格點QCD研究進行了介紹。他指出,中國于20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格點QCD研究,并于2005年成立了合作組CLQCD(China Lattice QCD)。經過多年發展和近期一大批優秀年輕研究人員的加盟,中國的格點QCD研究已經具備了利用最頂尖的超級計算機,探索強子能譜、核子結構、QCD相結構和标準模型精細檢驗等方向的國際前沿問題的能力。前兩屆CLQCD研讨會分别由華南師範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由于受疫情影響均為線上進行,而本次研讨會為首次線下會議。劉川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會議深化同行專家的交流合作,促進格點QCD研究領域的發展。

馬建平(右)主持,劉川緻開幕辭
開幕式後,來自美國肯塔基大學的Keh-Fei Liu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耿立升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劉柳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楊一玻研究員、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王廣娟研究員等分别就強子、超導旋渦與宇宙常數、有效場論結合格點QCD、奇特态的格點QCD研究、利用CLQCD組态研究誇克質量和低能常數、來自格點QCD的近阈重-奇異介子與哈密頓有效場論等作了相關主題的理論報告。會議還特别邀請了來自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孟祥飛書記對天河超算數字數值融合與生成式智能創新做了介紹和講解。這些報告以生動詳實的圖例和清晰深入的講述獲得了與會專家及師生的熱烈反響。

報告人(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及會議現場:
Keh-Fei Liu、孟祥飛、耿立升;劉柳明、楊一玻、王廣娟
會議設立了以“高能實驗與格點QCD”為主題的圓桌讨論環節,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鄭陽恒教授主持,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大學何吉波研究員、呂曉睿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易凱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小蓉教授4位實驗物理方面的專家就LHCb實驗測量對格點QCD計算的需求、BESII實驗的一些最新結果、CMS上的奇特強子與相關格點QCD理論計算、超級陶粲裝置上的物理項目等給出精彩報告,并對在場師生提出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答。現場讨論熱烈,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進行了有效的交流。

圓桌讨論現場(上圖,自左而右):周小蓉、呂曉睿、易凱、何吉波、鄭陽恒
在接下來的兩天會議中,蘭州大學于福升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吳佳俊教授、河北師範大學郭志輝教授、中科曙光蔔景德工程師、中國科技大學李英英特聘副研究員、德國法蘭克福高等研究院王淩霄博士等分别作了大會報告,報告題目分别為:一種新的非微擾QCD方法——反問題法研究;用哈密頓有效場論結合格點QCD研究Delta和N*重子;利用格點QCD輕味赝标介子模拟研究軸子-介子混合;C86及其加速卡應用生态建設;用量子計算研究格點規範理論;用機器學習研究格點場論等。

海報展示現場
會議還特别增設了海報獎評選環節,給予年輕人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吸引了各高校院所的26位青年學者及研究生參加,他們介紹展示了近期的研究進展,并根據評委們的提問進行答辯,評委們對海報的點評激發了參選人的科研靈感,促進了青年人共同參與學習和讨論,拓展了學術視野。最終,評選委員會通過投票評選出2位最佳海報獎,分别是來自beat365的馬鵬翔同學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施春江同學。

馬鵬翔、劉川、蔣翔宇(代施春江領獎)
本次會議通過精彩的報告、多形式的展示方式為參會師生提供了優秀的學術交流平台,營造了良好的學術讨論環境和學術合作氛圍。會議的最後,本屆研讨會主席劉川教授宣布第四屆中國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研讨會将于明年在長沙舉辦,由湖南師範大學承辦。本次會議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基于國産超算的格點量子色動力學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中德跨學科重大合作研究項目《強相互作用量子色動力學對稱性及其物質結構》和beat365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的資助。

會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