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8-26 浏覽次數:
供稿:重離子物理研究所 |
編輯:曲音璇 |
審核:馬文君、顔學慶
為了進一步加強應用物理學專業和磁約束熱核聚變相關學科的人才隊伍建設,beat365官方网站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萬寶年研究員為beat365客座講席教授,于2022年8月24日下午在北大博雅國際酒店大學堂4号會議室舉行受聘儀式暨學術報告。beat365院長高原甯院士、副院長顔學慶教授,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馬文君長聘副教授、副所長肖池階研究員出席受聘儀式,參加儀式的還有應用物理學專業,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和核技術及應用專業等相關專業的老師和同學等。受聘儀式由顔學慶副院長主持。
顔學慶副院長在緻辭中對萬寶年院士受聘學校客座講席教授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并介紹了beat3652021年新成立的應用物理學本科專業,是以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側重健康、能源、先進制造和信息科學。顔學慶副院長從目前日益嚴峻的能源問題引入,強調了受控核聚變能源是能源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萬寶年院士是磁約束核聚變能源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和教育家,通過聘請萬寶年院士為beat365客座講席教授,可進一步加強beat365官方网站與國家重要核科學研究單位的合作,對于促進beat365相關學科的健康發展、提高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顔學慶副院長主持儀式
随後,高原甯院長為萬寶年院士頒發了beat365客座講席教授聘書。

高原甯院長為萬寶年院士頒發beat365客座講席教授聘書
受聘儀式結束後,萬寶年院士做了題為“托卡馬克H-模長脈沖運行”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萬老師首先回顧了磁約束核聚變穩态運行的研究曆史,介紹了H-模長脈沖運行的研究背景,簡要闡明了其帶領的磁約束核聚變大科學工程實驗團隊聚焦聚變堆穩态運行的若幹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總結了其開展的長時間尺度、穩态聚變等離子體的物理和工程實驗研究,以及在高性能、穩态、長脈沖等離子體研究方面取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最後,萬老師對目前存在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報告後,萬老師就相關問題與現場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讨,并對我院等離子體物理、核學科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殷切期望。

萬寶年院士做學術報告
報告結束後,高原甯院長再次對萬寶年院士的加入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高原甯院長指出,聚變能源是做物理研究一個非常好的領域,它給了我們非常多的機會去探索。日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建好了許多裝置,理論與實驗開始碰撞,有望産生很好的科研成果。對北大來說,我們不僅關心将來能做成核聚變,更關心近期在等離子體物理機制研究中能否取得重大突破。這對于相關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和高水平人才培養非常重要。

高原甯院長總結
最後,萬寶年院士與參與儀式的師生們進行了合影留念。

萬寶年院士與師生們合影
萬寶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針對制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高約束穩态運行的若幹重大挑戰,帶領團隊依托我國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開展攻關研究,探索出了基于射頻波加熱和電流驅動的、長脈沖高約束先進運行模式,在接近ITER穩态物理條件下,率先獲得了高約束長脈沖等離子體,為托卡馬克高約束穩态運行提供了可行性實驗驗證,為ITER和未來聚變堆提供了可選的穩态運行模式。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和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核心人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6完成人,診斷建設)和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第2完成人,物理運行)。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代表中國參與了ITER第一版研究計劃的制定,完成了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初步物理概念設計。發表論文350餘篇,含《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1篇、《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10篇及聚變領域頂級刊物《核聚變》(Nuclear Fusion)80餘篇,指導的研究生多人次獲國内外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