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劉寄星:深切懷念沈克琦先生
發布日期:2021-10-18 浏覽次數:

深切懷念沈克琦先生

劉寄星

和沈克琦先生接觸,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做事的認真和待人的誠懇。有這麼幾件事,令我永久難忘。

第一件事是,2010年,秦克誠研究員和我合編《木铎金聲集:賀趙凱華教授八十華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時,很想請沈先生寫一點文字,但擔心年近九十歲的他過于勞累,故難于啟口。正當我們躊躇不定時,沒想到他自己主動提出來要寫一篇文章。在這篇題為“由凱華想到的一些事情”的長文中,沈先生不僅深情地回顧了趙凱華先生的成長過程,更從總結曆史經驗與教訓的高度,對我國教育制度、物理課程和教材建設改革提出了深刻見解;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師生情誼和對中國物理教育發展的期望,使我們十分感動。

第二件事發生在兩年之後。2012年,為慶賀《物理》創刊四十周年,我們精選了曆年發表的四十篇代表性文章,編成《歲月留痕:〈物理〉四十年集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2)一書,其中收錄了沈先生1995年發表的《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抗日戰争時期中國物理學界的一支奇葩》。為使讀者了解每篇文章的寫作背景,編委會特邀每位作者或指定專人寫一則簡短的補記。不料,年已九十一歲的沈先生竟寫了一篇超過2000字的稿子,篇幅和價值遠超通常意義的補記。除詳細補充了一些資料外,不僅以“對西南聯大的評價要實事求是”為題,反駁了諸如“西南聯大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西南聯大就是世界一流大學”等不實說法,還以“如何總結西南聯大的辦學經驗”為題,明确闡述了西南聯大倡導民主、科學的精神以及兼容并包、嚴謹治學、通才教育、教授治校的辦學傳統。沈先生在補記中體現出的實事求是精神,令人欽佩。

第三件事是,沈先生在耄耋之年和趙凱華先生共同主編了《北大物理九十年》《北大物理百年》兩本大書,給後人留下了北大物理教育發展的一部信史。書中,沈先生執筆撰寫了北大物理學科從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辦到1966年“文革”興起跨越近七十年的悠悠曆史。更令人感動的是,沈先生在撰寫“反右和整風運動”一節時,痛陳物理系師生遭受的嚴重危害,并以附錄的形式詳細地按年級和專業一一列出被錯誤地定為“右派分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的物理系156人名單,在全國高校的校史、系史中實屬罕見。沈先生此舉表現出的道德勇氣和高尚人格,将被永遠銘記。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