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14日,beat365官方网站劉曉為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973項目“基于LAMOST大科學裝置的銀河系研究及多波段天體證認”2014年度總結暨交流研讨會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副主任董國軒,國家天文台副台長薛随建、科技計劃處處長盤軍,北大科研部重大項目辦公室主任張琰等嘉賓;科技部咨詢專家金铎研究員、蔡勖教授;包括陳建生院士、周又元院士、國家天文台黨委書記兼副台長趙剛在内的項目專家組成員;以及所有參與項目研究的人員共計9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總結了項目執行一年來的研究進展,促進了項目組成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聽取了專家對項目執行的意見和建議,并對下一年度的研究計劃做了安排,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會議首先由劉曉為教授對整個項目的研究進展情況進行總結彙報。他先簡單回顧了項目的科學目标、課題設置、任務和計劃,然後從觀測進展、質量控制、儀器性能監測;數據處理、恒星基本參數提取、巡天産品、增值星表;巡天數據的科學應用、研究成果等方面進行了總結,最後強調了2015年度的工作重點。通過國家天文台LAMOST運行和發展中心及項目所有參與人員的團結協作和努力工作,僅僅一年時間項目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巡天計劃穩步推進,截至2014年夏,LAMOST總計已獲得329萬條信噪比大于10的光譜,包括323萬條恒星光譜,計算出其中211萬條光譜的恒星基本參數;LAMOST
DR1發布(包括208萬條光譜,108萬組恒星基本參數);LAMOST光譜恒星基本參數測量取得重要進展,開發了恒星基本參數測量軟件LSP3,發布了LSS-GAC
DR1增值星表(621,215個源共計750,867條光譜,包括恒星基本參數、消光、距離等);基于LAMOST數據、尤其是基于樣本研究的科學成果快速增長,2014年在973項目支持或部分支持下正式發表或已接受論文共計40篇,另有17篇已投稿,其中包括2014年所有基于LAMOST數據發表的34篇論文中的25篇。
會上,項目的五個課題組和跨課題巡天樣本工作組分别對本課題組2014年度的研究工作進行了總結彙報,各個項目成員、博士後、研究生也對自己的研究進展作了交流分享。與會專家對項目取得的進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專家們指出,LAMOST正在開展的銀河系巡天是中國天文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現代巡天計劃,将填補我國大型天文基礎數據的空白。大家一緻認為,充分、可持續地用好LAMOST,将觀測與理論研究進一步結合,解決天文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多出創新性研究成果,努力實現本項目的核心科學目标是在座所有天文學家及青年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延伸閱讀:
新型大視場兼大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LAMOST,即郭守敬望遠鏡)是我國自主創新研制的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首台光學天文大科學裝置,能同時獲取最高4,000個分布在20平方度視場裡天體的全光學波段(370
- 900納米)中低色散(R ~
1,800)光譜。LAMOST的建成為我國開展銀河系大規模光譜巡天,研究銀河系的結構、形成和演化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一個極為難得的、重要的曆史機遇。LAMOST地處興隆觀測站,由國家天文台負責運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基于LAMOST大科學裝置的銀河系研究及多波段天體證認”依托LAMOST,獲取高質量巡天樣本,以此為基礎,結合其它數據庫,開展銀河系結構演化及多波段天體證認研究,預期經過5年努力,在上述領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培養一批實測和理論天體物理學家,為我國在相關領域跻身世界先進行列作出重大貢獻。該項目是beat365天文學科首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的973項目,合作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雲南天文台,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
點擊本文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