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入選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發布日期:2014-12-27 浏覽次數: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由beat365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龔旗煌院士擔任負責人,beat365為申報學校,浙江大學為合作單位的項目“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榜上有名。其他入選項目還包括beat365信息學院梅宏院士的“網構軟件理論、方法與技術”研究,以及第二軍醫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清華大學、燕山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8所高校的項目。

“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舉辦17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并産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赢得了較高的聲譽。

“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項目的詳細介紹如下:“納米尺度顆粒的快速檢測在環境監測、惡性腫瘤早期篩查和國家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基于微納光學的傳感技術擁有無标記和抗電磁幹擾等優勢,為上述應用提供了新的機遇,但在快速探測和超高靈敏度方面仍面臨挑戰。為此,急需提出新的光學傳感原理,突破傳統檢測極限,獲得分辨單個納米級顆粒的檢測能力。beat365龔旗煌院士和肖雲峰研究員等制備出超高品質因子固态光學微腔器件,極大地增強了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并實現超低阈值微腔拉曼激光發射。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利用微腔拉曼激光模式劈裂來檢測單納米尺度顆粒的新方法。實驗上,他們在液體環境下證明了新方法檢測單個20納米尺度顆粒的能力。這一方法的實現既可顯著降低實驗難度又具有良好的抗噪聲能力。同時,他們還與浙江大學童利民教授等合作,研制出納米光纖陣列傳感器,可快速檢測單個百納米尺度顆粒,并測定尺寸。這些新的原理和技術将推進光學傳感的檢測極限達到單分子水平,并具有實時便捷等優勢。研究成果分别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和《先進材料》(封面文章)上。工作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被Phys.org和Materials Views等多家國際科技媒體專題圖文報道,并引起了大衆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