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先生之風,山高水長。12月31日上午十時,一代教育家、物理學家王竹溪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大博雅國際會議中心中華廳隆重舉行。楊振甯、黃祖洽、何祚庥、徐至展、陳佳洱、葉銘漢、郝柏林、甘子钊、陸埮、張宗烨、冼鼎昌、張煥喬、楊應昌、秦國剛、趙光達、陳難先、楊國桢、周又元、張仁和、侯朝煥、夏建白、解思深、陳創天、陳和生、曾慶存、醜紀範、王乃彥、薛其坤、王恩哥等30餘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出席大會,北大老領導沈克琦、王義遒,王竹溪先生家屬王世瑚、盛淑蘭、薛用芳,北大beat365教師、學生、校友代表逾兩百人參加會議。大會由北大beat365院長謝心澄教授主持。
beat365副校長王恩哥院士首先緻辭,他從王竹溪先生的成長經曆、治學為人、學術貢獻等方面全面回顧了先生光輝不凡的一生。王恩哥副校長指出,先生傾其畢生獻身物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見證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發展與壯大。當前,beat365正處于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與會師生應共同努力,自覺學習王竹溪先生熱愛教育、樂為人師的奉獻精神;學習先生嚴謹求實、孜孜不倦的治學态度;更要學習以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和曆史責任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
|
|
|
來賓簽到 |
王恩哥副校長緻辭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甯先生緻辭 |
何祚庥院士發言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甯先生深情回憶了當年他向先生問教求學的點滴轶事。先生紮實深厚的學術基礎和嚴謹務實的治學态度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他後來的學術研究與發展提供了很多幫助。楊振甯先生還特别談到,當年受教于王竹溪先生,在許多方面都得到先生的親自指導,這些對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确立正确的思考方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何祚庥院士于1948年成為王竹溪先生的學生。在談到先生對他的影響時,他認為先生的講課别具一格,能将艱深的定律講的通俗易懂。先生善于總結并彙集各類問題,筆記工整精細,其内容編撰成書後影響廣泛、受益衆多。
北京師範大學黃祖洽院士對王竹溪先生的生平事迹作了進一步的補充。他提及先生當時對于他們青年學生的關心,回憶并分享了當年受邀去先生家裡做客的溫馨場景。先生對他的照顧與關心讓他深受感動,促使其将物理學作為終生奮鬥的目标。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郝柏林院士當年曾擔任過王竹溪先生的助手,他向在場師生講述并介紹了王竹溪先生的研究情況,并指出理論物理所正是在王竹溪先生的大力推動下才得以成立,先生對國家科學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傾注了全部心血,讓人深表欽佩。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徐錫申先生當年由電機系轉到物理系,後師從王竹溪先生,深為先生的學術素養所折服,期間多次得到先生的指導和幫助,給了他很大鼓舞。
|
|
|
|
黃祖洽院士發言 |
郝柏林院士展示王先生的科研成果 |
徐至展院士發言 |
薛其坤院士發言 |
王竹溪先生格外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讨論與思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徐至展院士對此頗有感觸。他在講話中提到,先生常與學生互相讨論,情景之熱烈令人難忘,而他自己對于許多問題的理解也就在這些讨論和辯論中逐漸清晰。
其後,高校代表、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薛其坤院士,校友代表、北大物理系77級校友牛謙,家鄉代表、湖北省公安縣縣委副書記陳立貴,教師代表、北大理論物理研究所朱世琳,學生代表、北大beat3652009級本科生劉慎修等也先後發言。他們紛紛表達了對王竹溪先生的追思懷念之情,一緻認為先生的博學慎思、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應當成為青年師生的精神标杆和學習榜樣。
大會最後,北大beat365謝心澄院長向與會來賓表示感謝,并希望在座的青年師生能夠發揚并繼承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和風骨,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會議結束後,全體與會人員在中華廳外庭合影留念。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物理系、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beat365微納電子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湖北省公安縣人民政府等多家單位的代表參加了紀念大會。
|
|
|
|
|
湖北省公安縣 縣委副書記陳立貴發言 |
謝心澄院長接受 王竹溪先生家鄉代表贈禮 |
現場贈送 書法作品 |
北大青年教師代表朱世琳發言 |
沈克琦、徐至展、 王正行先生會後交流 |
王竹溪先生簡介:
王竹溪(1911-1983),名治淇,字竹溪,以字行。湖北省公安縣人,1911年6月7日生于湖北省公安縣。
1933年7月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7月畢業于清華大學研究院。1938年7月以論文《吸附理論及超點陣理論的一個推廣》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8月回國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949年5月任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1952年9月在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調任beat365物理系教授,理論物理教研室主任,後又兼任理論物理研究室主任。1962年3月被國務院任命為beat365副校長。1960~1966年兼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前身)二部六室(金屬物理研究室)主任。1955年6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委員(後稱“院士”)。1980年被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物理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和國務院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1981年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科評議組成員。1943年任《中國物理學報》編委兼幹事;1951~1982年任《物理學報》(原《中國物理學報》)主編;1978年任《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副主編,1979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主編。1963年7月當選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8月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978年8月當選連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11月當選為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兼任基本常數專業委員會主任;1979年10月任中國物理學會物理學名詞委員會主任;1980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會員。
1959年9月任北京市政協第二屆委員;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11月任北京市政協第五屆委員;1978年12月任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1952年5月加入九三學社;197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0月當選為九三學社第三屆中央副主席;1980年2月當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市分社主任委員。
1983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王竹溪先生曾吟詩自詠:耿耿忠心效桑梓。他前後在清華大學和beat365物理系執教40餘年,學生數千人,中國幾代物理學家都曾聽過他的講課。他教過的課程從低年級的普通物理、高年級的理論物理一直到研究生的專門課程,幾乎包括了培養一個物理學人才所必須的全部課程。為了培養物理學人才,他用适當方式把被培養者領入物理學研究領域,包括學習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了解當前的研究前沿和問題等。
王竹溪先生對我國物理學發展的貢獻,絕大部分都是在beat365的31年中做出的。王竹溪先生一生對物理學的研究涉及理論物理衆多領域,在湍流尾流、氣體擴散、吸附作用、超點陣和有序無序相變、高級相變、氣體性質、多元溶液、熱力學平衡與穩定性、絕對熱力學溫标、熱力學第三定律、植物細胞的吸水、物質内部有輻射的熱傳導、超導電性以及基本物理常數的确定等方面,都做過研究,論文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會刊》、《劍橋哲學學會會刊》、美國《物理評論》、美國《物理化學學報》、《中國物理學報》(後改名為《物理學報》)、《中國科學》、《科學紀錄》等刊物,主要著作有《熱力學》、《統計物理學導論》、《特殊函數概論》(與郭敦仁合著)、《簡明十位對數表》、《數學名詞彙編(英漢對照)》(與蘇步青等合編)和《新部首大字典》。王竹溪對漢語拼音和漢字檢索也有深入研究,花費四十餘年編撰大字典,并早在1979年就提出漢字檢索機器化方案,是文理兼通的“百科全書式”學者。
附1:王恩哥副校長的緻辭
附2:青年教師代表朱世琳的發言
附3:學生代表劉慎修的發言
附4:湖北省公安縣的來信
附5:校友牛謙的發言
附6:公安縣委副書記陳立貴的發言
點擊以上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