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在王竹溪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王恩哥副校長的緻辭
發布日期:2016-06-21 浏覽次數:
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彙聚于此,隆重紀念我國一代物理宗師、傑出物理學家王竹溪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首先,請允許我代表beat365,向與會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以及王竹溪先生的親屬,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親切的問候!

王竹溪先生1911年出生,今年正值先生百年誕辰。王先生9歲讀“四書”,10歲讀《左傳》、《唐詩三百首》和《古唐詩合解》,18歲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周培源先生當時評價他:“對物理概念理解深入,并具有數學計算的特殊才能。”1935年王先生公派赴劍橋深造,1938年博士畢業,正值國難當頭,27歲的王先生立即回國,任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為中國的物理學研究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1952年開始,王先生任beat365物理系教授,1962年由國務院任命為beat365副校長。王先生1978年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和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1983年1月30日,王竹溪先生與世長辭,享年71歲。

王先生一生的科學研究,涉及理論物理衆多領域,尤以統計物理和熱力學見長。先生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學風都集中精煉于《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導論》等教材以及其他一些為教學和研究工作而寫的著作之中。他與郭敦仁先生合著的《特殊函數概論》在海外翻譯為英文出版,作為一位理論物理學家,這本數學專著使王竹溪以他深厚的數學造詣而享譽國際數學界。王先生終生緻力于物理學研究以及物理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王先生一生執教三所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beat365,三所大學培養的幾代中國物理學家都曾經受教于王先生,數千學生遍及中國物理學研究各崗位。

先生1951年至1983年主編《中國物理學報》,在他的嚴格要求、精益求精下該報成為我國最高水平的物理學學術刊物。先生主持審定物理學名詞2.2萬餘條,為中國物理學名詞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王先生作為一代宗師,物理大家,對物理學的發展與對物理教育的諸多貢獻已經載入史冊。

王竹溪先生一生興趣廣泛,不僅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而且有深厚的中國語言文字和曆史文化的根底。從30年代起他就開始研究中國的語言文字,1943年發明了漢字新部首檢字法,并于1979年進一步提出漢字檢索新方案,成為研究漢字檢索機器化之先鋒。

王竹溪先生才思敏銳,更勇于實行。他在提出新部首檢字法的基礎上,又花費40多年心血,以其博學多才、治學嚴謹的長處,孜孜不倦、無間寒暑,在前人編纂的《康熙字典》等辭書的基礎上,廣泛收集,在定音、釋義上逐字推敲,編纂了《新部首大字典》,收字逾5.1萬,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之一,其篇幅達250萬字之巨。由于收入的許多字沒有現成的鉛字,如果刻鑄字模,需耗資上百萬元,投資過于高昂,以至于王竹溪在生前一直未能找到願擔此任的出版社。直到他去世5年之後,才由上海翻譯出版公司和電子工業出版社聯合,采恭楷繕寫膠闆印制方式出版。王竹溪以一人之力獨立完成此巨著,表現出他不僅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而且具有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毅力,這種精神堪為後輩楷模。

老師們,同學們,北大物理将于2013年迎來百年,北大物理百年的曆史見證了中國高等物理教育的起源與發展,見證了中國物理學學術研究的起源與發展。百年來北大物理在王先生等前輩宗師帶領下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為中國科學、教育和社會的進步,為科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回首百年,追思先賢,王竹溪先生雖然已故去多年,但是他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細緻入微的治學精神卻永存于世。作為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教育家,王先生畢生奉獻于物理事業,秉持愛國情懷、科學精神、長期堅持不懈的探索書寫了老一輩物理學家的不朽篇章。

今天,我們隆重紀念并深切緬懷王竹溪先生,首先要學習王竹溪先生等老一輩知識分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的愛國傳統,“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的曆史責任感和敢于擔當的精神。

盧溝橋事變後,國家處于危難。王竹溪先生1938年夏天博士畢業,旋即接受了西南聯大的任教聘書,立刻啟程回國。抗戰時期國家物質匮乏,民衆颠簸流離,王先生一家也難以安穩度日,王先生的兩個孩子因為戰火而先後夭折。但是,先生和當時聯大的教授們無論多麼艱苦,一直堅守在聯大的課堂上,堅守在科研的殿堂,率先垂範了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抗戰八年,是王先生學術研究最為光彩的八年,他在此期間的學術貢獻為國内多個領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

王先生在抗戰時期滿懷愛國熱情,無私奉獻堅持工作;新中國建國後,埋首編寫物理學教材,審定物理名詞,編寫詞典,獻身學術和教育事業,努力為國家培養物理人才,他的這種樸素淡泊的高尚品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生,許多後來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正是當年受到了先生的學識熏陶、人格感召和精神感染而毫不猶豫地獻身科學事業的。

王先生和前輩在艱苦的環境下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源自他們堅強的愛國信念和奮鬥精神。今天的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國家為科學研究和教育提供的支持力度極大提升,beat365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正在逐漸縮小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我們在這裡回顧beat365與國家命運共進退的曆史的同時,更要反思我們現在和将來可以為國家、民族回報什麼,做什麼。我們要學習傳承前輩愛國傳統,教育報國、科學報國,進一步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的科學、文明水平,做出無愧于曆史的奉獻。

其次,我們要學習王竹溪先生熱愛教育、重視人才培養、樂為人師的精神,提倡教師樂于教學,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王竹溪先生等一代宗師高度重視學生的培養,他博聞強記,知識體系嚴密,在長期的教學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王先生上課從不帶課本,課堂上卻能将教學内容一字不落的書寫在黑闆上,其嚴密的邏輯和系統化的闆書讓學生歎服,他的教學真正達到了令學生“如坐春風”。這種效果源自先生淵博深厚的學識修養,也表現出王先生嚴謹認真的教學态度。

除了課堂教學,王竹溪先生開放、謙和、平等的思想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方面充分展示出他作為一代物理大師的人格魅力,他以适當的方式指導學生但卻不約束他們的創造空間。先生特别鼓勵學術的讨論和辯論,他主動做出表率,經常與學生進行讨論,甚至有時這種争論非常激烈,但在任何時候這樣的交流都是非常公平和自由的。學術隻有經過反複的思考和不斷的讨論,才能去粗取精,去僞存真,有所推進。今天,beat365要完成國家賦予的曆史使命,争取在2020年前後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做出具有标志性的成果,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給學生充分自由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育學術交流和讨論的良好氛圍,師生共同努力,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第三,我們要學習王竹溪先生孜孜不倦、永不停止的學習精神和嚴謹求實的治學态度,認認真真做學問,踏踏實實做人。

王竹溪先生敏而好學,學生時代就習慣于将老師所講、自己所學的内容及時整理和歸納,他學的每一門課和涉獵的每一個領域,都有認真、詳細的筆記,經常反複思考琢磨。王竹溪先生這樣的好習慣一直保留下來,西南聯大時期的授課教案和課後筆記最終形成了以《熱力學》為代表的經典教學著作。王先生27歲獲得博士學位就任清華大學教授,此後長期活躍在科研和教學前沿,興趣廣泛,所研究的領域從物理學、數學到語言學,王先生在諸多領域的傑出貢獻足以證明先生一生孜孜不倦,具有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求索精神,具有持之以恒的驚人毅力。今日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斷延伸,北大師生要秉承老一輩科學家的求索精神和治學态度,在學術界和社會各界樹立浩然正氣,滿腔熱情地投入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去。

老師們,同學們,beat365官方网站已經進入教育部試點學院名單,要在未來10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物理學科,在國内物理學界起到骨幹引領和示範作用,并力争成為國際物理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基地。為了順利實現這一目标,我們需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依靠他們影響并培育更多的傑出人才,推動國家教育、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和緬懷王竹溪先生,希望借此機會重溫曆史,回顧先賢所走過的曆程,以此激勵我們繼承和發揚以王竹溪先生為代表的優秀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傳承他們堅強的信念和精神,傳承他們嚴謹求精的治學理念和教育思想,繼續為beat365以及中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貢獻我們的智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