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張酣:大學應該學會和知道的六件事
發布日期:2016-06-21 浏覽次數:

學們,受學院的委托,我代表老師們對大家說幾句,我講的題目是“大學應該學會和知道的六件事”。

  1. 學會從學習到創造。大學的本質在于教會學生從學習知識到創造知識。一個大學,如果不能使學生完成從學習到創造的過程,就是不合格的;一個科學家,如果隻有學到的知識,而沒有自己創造的知識,就不成其為科學家。大家從小學到大學的12年間,都在學習别人創造的知識,到了大學還要繼續學習,但是要切記,學習是為了創造,學習期間,你不僅要學習每一門科目的知識,還要重視産生這些知識的思想和思維過程,這些可以幫助大家建立創造性的思維。
  2. 學會自我更新知識。每一年,我們都要招收很多學習物理的學生,當然,其它學科也一樣,但是,世界不需要這麼多物理學家,也不需要這麼多化學家,數學家。大家要問,那我們畢業以後做什麼呢?做什麼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在大學學會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有了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你做什麼都可以成功。我們且不說世界上有很多學習理工的人轉而從事社會科學而取得巨大的成功,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帕慕克就是一例,當然,也有很多學習社會科學轉而從事自然科學而取得巨大成就者,例如德布羅意,威騰。就看我們物理系的前主任王竹溪老先生,他編纂的《新部首大辭典》,是許多語言學家都望塵莫及的。
  3. 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無論是社會問題還是科學問題,經常都有不同的側面,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熟至關重要。這就需要你在看問題或者處理問題的時候,不盲目聽信其他人,迷信其他人,即便是偉大的人物。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這就需要你鍛煉獨立思考之能力,秉承自由思想之精神。
  4. 學會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必須處理。大家在小學中學的時候,這些關系基本都是家長代理處理,到了大學,大家離開家長,這些關系就要自己面對。大家首先要處理的就是與同學,與老師的關系,處理這些關系沒有一定之規,我也不知道應該告訴大家些什麼,隻想是給大家幾個關鍵詞,那就是:坦誠、大度、自然。
  5. 要知道世界之大,宇宙之大,人類之渺小。我舉個例子,我們人類有50萬年的曆史,我們中國因為有5千年的文明史而自豪,而太陽繞銀河系中心的運動速度為220Km/s,繞銀河系一周需要2千2百多萬年。這僅僅是宇宙的一個小角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取得再大的成果,離最終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還差得很遠,牛頓逝世前一年說過,我隻是一個在沙灘上玩耍的小孩,有時候撿起一粒石子,有時候撿起一個貝殼,就這樣娛樂自己,而與此同時,真理的汪洋大海從來沒有在我的面前展現。這是何等寬大的胸懷,學習科學,就當如此。
  6. 要知道當今科學的特點。我們很多同學剛到大學的時候,懷着要做牛頓愛因斯坦的理想,但是,在當今時代,這個已經不再可能。這一點我想引用霍金的一段話來說明。霍金在《時間簡史》裡面說:“在牛頓時代,一個受過教育的人至少可以在梗概上掌握整個人類的知識。但從那以後,科學發展的節奏使之不再可能。因為理論總是被改變以囊括新的觀察結果,它們從未被消化或者簡化到使常人能夠理解。你必須是一個專家,即使如此,你隻能希望适當地掌握科學理論的一小部分。另外,其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中學和大學所學的總是有點過時。隻有少數人可以跟上知識的快速進步,但他們必須為此貢獻畢生的精力,并局限在一個小的領域裡。”

最後,作為你們的長輩,雖然我期待你們的成功,但是更關心你們是否健康地成長,愉快地生活。

祝大家在大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