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義炳先生(1917-1995)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謝先生一生從事氣象教育與科學研究,緻力于災害性天氣和氣候研究,為中國氣象現代化和世界氣象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于
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中低緯度天氣系統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以及濕斜壓大氣的概念和系統理論。20世紀80年代以後從事大氣環流基礎理論的研究,提出了空間不穩定性概念,奠定了傳統的斜壓波不穩定性理論和判據。20世紀90年代,他從事大氣大型渦旋與基本氣流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提出指數循環的動力學理論。謝先生于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是中國氣象學界的一代大家。
謝義炳先生自1952年任教于beat365,主持氣象專業及原地球物理系的工作。為緬懷謝先生的傑出學術貢獻和教書育人的一代大師風範,北大beat365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于2017年5月6日舉辦了謝義炳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近200多名學界同仁、謝先生生前親友、同事和學生、謝義炳優秀青年期将科技獎獲獎者,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校友、兄弟單位代表等參加了紀念會。與會的嘉賓包括曾慶存、醜紀範、李澤椿、呂達仁、丁一彙、黃榮輝、汪景琇、金亞秋等院士和原國家氣象局副局長駱繼賓先生,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趙柏林院士和原國家氣象局副局長馬鶴年先生發來了紀念信。各界代表共同回顧了謝義炳先生的生平及學習工作科研中的點滴影響,以期将謝先生的精神發揚傳承。
|
|
|
|
丁一彙院士報告 |
劉式達教授報告 |
毛節泰教授主持 |
謝高和先生發言 |
紀念會的第一部分主要回顧謝先生生平及學術教育貢獻,由beat365官方网站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副主任孟智勇教授主持。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主任胡永雲教授緻歡迎辭。胡永雲教授首先向與會的兄弟單位來賓、謝義炳優秀氣象科技獎獲得者、校友們表示感謝和歡迎。然後,胡永雲教授簡要回顧了謝義炳先生青年時期的成長和求學經曆,高度贊揚了謝義炳先生科學救國的愛國情操,特别強調了謝義炳先生等老一代學者對我系學術氛圍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随後,播放了回顧謝義炳先生生平的紀錄片和老校友紀念短片。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丁一彙院士回顧了謝義炳先生的學術成就。丁一彙院士作為謝義炳先生的學生,他親曆了謝先生的學術科研經曆。他指出,謝義炳先生不但在教育方面成就很大,而且在氣象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突出,影響顯著。他不但影響了同時代人的氣象科學研究,而且也影響了以後相當長時期的氣象科學研究方向與學術活動。謝先生的研究活動極富特點:富有創造性。他1950年回國後,一心要創立東亞學派,使中國的氣象研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為此做出了終生不懈的努力。他從不迷信國外權威,堅持走自己的路,拿出中國自己的東西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
|
|
|
|
曾慶存院士發言 |
醜紀範院士發言 |
呂達仁院士發言 |
黃榮輝院士發言 |
丁一彙院士從五個方面總結了謝義炳先生的學術貢獻:1)揭示了中國的暖鋒不顯著和降水較弱的原因,并發現東亞鋒區呈多層特征;2)他最早研究了高空冷渦的結構、形成條件和天氣影響;3)根據東亞降水天氣系統的特征,提出了濕斜壓天氣動力學理論;4)揭示了亞洲季風的低頻脈動與台風形成的關系;5)引進了空間不穩定概念,得到了空間不穩定判據,修改和發展了傳統的斜壓不穩定判據(振幅不随緯度變化的Rossby波時間不穩定)。
丁院士指出,謝先生對複雜的大氣現象不但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有堅實的基礎知識,這能使他遊刃自如地解決一些氣象中的重大科學問題,據此提出具有遠見性的重大見解與成果。
beat365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的劉式達教授對謝義炳先生的學科貢獻做了詳細介紹。劉式達教授與謝義炳先生共事多年,他介紹了由1929年清華大學氣象組、到1946年清華大學氣象系、再到1952年北大物理系氣象專業之初整個北大氣象專業的發展曆程。分點闡述了謝先生在将氣象專業由地理學科變成數學物理學科、建立中國的東方氣象學派、教材和課程建設、開放式培養人才等方面的學科貢獻。其中突出的事迹包括1952年院系調整,謝義炳在葉企遜、周培源的支持下成立beat365物理系氣象專業。由于加強數理基礎教學,大氣科學在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環境、氣候變化、海洋動力學、衛星遙感、大氣探測等取得了科學進展。
|
|
|
|
李澤椿院士發言 |
汪景琇院士發言 |
金亞秋院士發言 |
吳輝碇校友發言 |
謝義炳先生邀請葉企遜教授講授“大氣聲、光、電”。1986年帶領北大氣象專業成為全國第一批“天氣動力學”、“大氣物理學”博士點,
在謝義炳的領導下,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1971年微波輻射計、1978年濕斜壓動力學、1988年獲Palmen獎。在1952年沒有教材的情況下,刻鋼闆,編寫講義,開創了國内氣象專業教材的先河。同時謝先生請來蘇聯專家,科學院專家講學。選擇教師出國進修,為其他院校、台站培養人才。成立函授室、數值預報班、人工影響天氣短訓班、星雲圖分析與接收訓練班、暴雨分析預報進修班等。為新中國的氣象事業培養了大批的理論和實務人才。
随後北大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的胡永雲教授就謝義炳基金的運行情況及北大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建系90周年活動籌備情況等做了簡要介紹。在謝義炳獎學金的基礎上設立的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是為緬懷謝義炳先生對中國氣象事業和人才培養所做出的卓越貢獻、鼓勵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氣象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精神而設立,以表彰在氣象事業發展、改革與創新的實踐中做出貢獻的青年氣象工作者和青年學生,促進青年氣象人才的成長。
|
|
|
|
黃建平教授發言 |
盛立芳教授發言 |
謝莊研究員緻謝 |
紀念會合影 |
在短暫的集體合影和中場休息過後,紀念會進入了第二部分自由發言環節,由毛節泰、黃嘉佑教授主持。首先謝義炳先生的故鄉親友代表謝高和先生做了“伯父的故鄉情懷”的簡要報告,陳述了謝先生少小離家、鄉音未改、桑梓情深的故鄉情結。曾慶存院士從愛國情懷、科學情懷和培養學生薪火相傳的情懷列舉了謝先生對其的教育點滴。醜紀範院士從謝先生言傳身教科學研究的方向應與國情相結合勉勵年輕一代着力解決實際問題。呂達仁院士從謝先生的球場轶事、物理氣象的學科發展相對關系上鼓勵年輕一代創新敢幹。黃榮輝院士介紹謝先生将物理系氣象專業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大氣物理、空間物理、天體物理、地球物理等完整的地球物理教育體系,為我國大氣科學發展引入國際視野。李澤椿院士介紹了謝先生在教學和科研職位,還關注面向應用方面,注重學生實習和定量預報。汪景琇院士回憶了其親曆謝先生在氣象台站作報告時留下的深刻印象,講述自身在轉換領域後依舊從氣象專業獲益良多。金亞秋院士從與謝先生的守夜經曆,講述謝先生堅持科學探索和科學報國的情懷。
吳輝碇先生作為校友代表,做了“記憶中,謝先生為地球系海洋專業而奔走”的報告。蘭州大學的黃建平教授、中國海洋大學的盛立芳教授作為兄弟院校的代表,分别做了“謝先生的教誨”及“謝老人才培養理念對當下高等教育的啟示”的報告。後程資深教授陶祖钰先生從學術的角度闡述了“謝義炳先生對導師羅斯貝的傳承”,陳受鈞先生從個人情懷及具體方面介紹了“謝先生在大氣科學教育與大氣環流系統和中國暴雨研究成果”。随後由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的聞新宇老師宣讀了馬鶴年先生、趙柏林先生的紀念信。最後謝義炳先生的女兒謝莊研究員總結了其父親的工作的特點和他的中國氣象夢,并代表家屬緻謝。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回憶斯人,遵教守業。願吾輩青年學子能将先生的風骨和祖國的氣象事業發揚光大。
點擊本文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