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隆重慶祝beat365大氣科學學科建立90周年
發布日期:2019-05-28 浏覽次數:

自1929年,beat365大氣科學學科已走過了90個春秋。本着回顧曆史、總結經驗教訓、展望未來發展的目的,beat365官方网站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于2019年5月25日隆重舉行了“beat365大氣科學學科建立90周年慶祝大會”。共有500餘人參加了本次大會,包括300多位海内外校友、16位兩院院士、20多位國際名校學者、40多位國内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北大兄弟院系代表以及在校師生。大會由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胡永雲教授主持。

迎賓台 會議現場

大會首先播放了反映北大大氣學科90年曆史的紀錄片:《90年的曆程》。紀錄片總結了學科自1929年創辦至今所經曆的“開創和守望”、“耕耘和收獲”、“邁向世界一流”三個主要時期的發展成就,以紀念為大氣學科做出卓越貢獻的前輩教師和畢業生,回顧學科在教學和科研上所取得的成就,并展現在邁向世界一流的進程中師生的精神風貌。

随後,beat365副校長龔旗煌院士代表beat365向與會嘉賓、大氣科學學科的前輩、海内外校友和師生員工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北大大氣科學學科發展的各兄弟單位和各界人士表達敬意與感謝。他指出,90年來,北大大氣學科始終是我國大氣科學界的學術重鎮,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特别指出了大氣學科曾獲得15項國家級獎項、培養了20位兩院院士、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龔旗煌副校長表示,北大将繼續支持大氣學科發展,并期待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繼續吸引青年才俊,加強創新研究,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教師隊伍,培養學科人才,服務國家需求,為世界大氣科學事業做貢獻。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胡永雲教授主持慶祝大會 beat365副校長龔旗煌院士緻辭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高原甯教授緻辭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高原甯教授代表beat365祝賀大氣科學學科90華誕。他指出,北大大氣學科長期以來與物理學科密切相關,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先生等一直對大氣學科的開創和發展高度重視和支持。高原甯院長贊揚了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表示beat365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的發展,并祝願北大大氣學科永葆青春,繼續為國家建設做出重大貢獻。

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王會軍院士代表中國氣象學會祝賀北大大氣學科成立90周年,贊揚了北大大氣科學學科在中國氣象學會曆史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祝願北大大氣學科未來更加輝煌。作為北大82級校友,他深情回憶了在北大讀書期間的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并衷心感謝了北大大氣學科各位前輩的培養。

作為國際嘉賓代表,世界著名氣象學家、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系J. Mike Wallace院士回顧了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北大和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學科的“遙相關”關系,深情講述了他個人與北大師生的科研合作和交流情緣。他特别提到,在上個世紀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他邀請了衆多中國學者訪問華盛頓大學,包括我系的王紹武和林本達兩位教授。Wallace教授多次訪問我系,并于2010年春天作了為期一周的特邀報告,被授予beat365客座教授榮譽稱号。

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王會軍院士緻辭 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系J. Mike Wallace院士緻辭 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Eli Tziperman教授緻辭

近年來,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與衆多國際名校建立了密切的學生交流和科研合作關系,與哈佛大學的合作尤為緊密。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Eli Tziperman教授作為國際合作單位代表應邀發言。他總結了自2012年以來北大與哈佛的密切合作交流,統計了2012-2018年間的學生交流情況,特别是有15位北大本科生前往哈佛大學進行暑期訪問研究,其中9位同學畢業後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其餘的同學前往耶魯、普林斯頓、加州理工等高校深造。他指出,在哈佛氣候領域的研究生中,北大本科畢業生占40%。他進一步回顧了6位哈佛教授和20位哈佛研究生于2017年前來北大,與我系共同舉辦暑期學校,産生了很大的反響。

北大大氣科學學科起源于1929年在清華大學成立的地理學系氣象組。作為北大大氣學科淵源的代表,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系主任羅勇教授指出,北大與清華大氣學科同根同源、一脈相傳,未來将攜手共創輝煌。他作為我系84級校友,向母校及前輩老師們、尤其是他的博士導師王紹武教授表示了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1952年,大氣學科從清華來到北大。2009年,羅勇教授作為籌辦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又把大氣科學的薪火傳回了清華。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系主任羅勇教授緻辭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丁愛軍教授緻辭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朱江研究員緻辭

長期以來,北大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得到了兄弟院校大氣學科同仁們的大力支持。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丁愛軍教授應邀代表各兄弟院校緻辭。他對北大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近年來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賞,希望北大繼續支持大氣學科的發展,并代表各兄弟院校祝願北大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發展更快,變得更強。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科成立于1924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大氣學科。

北大大氣科學學科長期以來與中科院和中國氣象局等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團結合作、集體攻關,一起做出了多項創新成果。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朱江研究員應邀作為科研院所的代表緻辭。他對北大大氣學科90周年慶典表達了熱烈的祝賀,特别感謝北大大氣學科為科研院所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希望雙方繼續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實現“走向世界一流”的目标。

為加強氣候變化研究和發展海洋科學,beat365于2009年決定在原大氣科學系成立物理海洋專業,并将大氣科學系更名為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近10年來,我們與海洋科學界的合作日益緊密。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陳大可院士應邀作為海洋科學界的代表緻辭。他祝願慶典活動圓滿成功,祝願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越來越好、再創輝煌。他表示海氣相互作用是近年來産生成果最多的熱點方向之一,而海洋關系到資源、環境、安全等國家問題,北大有責任也有能力與兄弟單位一起,彌補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短闆,培養一流人才,把海洋事業推向新的高潮。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陳大可院士緻辭 52級校友曾慶存院士緻辭 78級校友張啟東博士緻辭

在北大大氣學科3000多名畢業生和800多名培訓班學員中,湧現了大批的傑出校友。52級校友曾慶存院士是大氣學科來到北大後培養的第一批本科生。他回憶自己在北大求學的經曆,指出了北大大氣學科建立之初就非常強調與數學、物理和其他先進科學技術的融合,成為北大大氣學科的特色和人才培養理念。曾慶存院士特别回憶到,其學生時期有老師們的生動教學,也有同學之間的互相切磋,指出自己深深受惠于北大教育,祝願北大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更好地發展,祝願同學們為祖國、人民、科學事業貢獻最強的力量。

改革開放後,北大大氣學科有大批畢業生負笈海外,學習先進知識,弘揚北大大氣學科的聲譽。78級校友張啟東博士作為海外校友代表緻辭。他回顧了當年的學習生活,幽默地回憶起78級同學之間的年齡差異。他認為北大的學生被說“清高”、“傲氣”不是壞事,因為這兩個詞裡包含了自信、有理想、不随波逐流、思想開放之意,并鼓勵同學們堅守理想、再創輝煌。張啟東校友也是文革結束恢複高考後北大大氣學科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

李憲之先生銅像揭幕 最美的志願者們

在90年曆史中,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師們不懈的堅持和守望使北大大氣學科從弱小走向強盛,他們傳遞給學生們的不僅是科學知識,還有他們嚴謹治學、淡泊明志、為人師表的高尚人格。李憲之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受人敬仰的老師,他與北大大氣學科相伴了長達65年。在迎接北大大氣學科90華誕之際,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決定為其樹立銅像,以感謝他對學科發展和建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校友醜紀範院士、呂達仁院士、丁一彙院士和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劉式達、秦瑜、黃嘉佑三位教授為李憲之銅像揭幕。

最後,胡永雲教授再次感謝與會的嘉賓和校友,并宣布慶典結束。

慶典之後合影留念

慶祝大會的圓滿成功離不開志願者們的辛勤勞動和奉獻。本次慶典活動共有7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志願者參與服務。

九十年弦歌不辍,近百年薪火相傳,幾代師生的艱苦奮鬥、孜孜以求、守望耕耘共同鑄造了北大大氣科學學科的輝煌。革故鼎新、風華赓續,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築夢新時代、揚帆再起航,北大大氣學科必将砥砺前行、守正創新,繼續培養傑出人才,為世界大氣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為新時代國家建設不斷奮鬥。

(撰稿:宋亞男、金钰佳、張璐)


點擊本文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