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夠在這樣一個展望的時刻,與大家分享最新鮮的燕園的時光。
我想,我們都是幸運的。為什麼呢?因為古人有這麼一句話,說的是人一生中很難做到的四件事情——“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遇,佛法難聞”。而在座的我們,卻四件事情都做到了——我們能夠出生在中國這片廣博的土地,能夠有一個自由的生命,能夠在北大遇到學術造詣深厚的導師,能夠在課堂與課後聆聽他們的諄諄教誨與人生啟迪。
但是,我相信,大家不會把這些歸于“幸運”一說。因為這背後有着太多的汗水與殘忍,隻有我們學物理的學生自己才真正懂得。而今天,在這裡,在燕園,我們又将拿出生命最燦爛的三年、五年來延續這份汗水與奮鬥,我們将再次拼搏在這個醞釀着重大的新科學與新認識的時代的最前沿。
是的,這是個史無前例的醞釀着新的科學革命的時代!我這裡,指的不僅僅是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運轉,也不僅僅是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籌劃——我指的是整個時代,時代需要我們這些年輕的物理學者!
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百年前的堅船利炮、稱霸一方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力量來自于對世界真相的理解與支配——這正需要我們,探索真知的物理學子。
這個時代,也面臨着最嚴重的人類危機,能源、材料,一切的進步與動亂都圍繞于此。現在,能源枯竭問題已經放在時代的眼前——世界石油會在50年内用完,煤炭也不會過百年。這意味着——你我都将目睹煤炭、石油用完的那一天!這是全人類的危機,也是我們的機遇與挑戰。這是一個科學家、一個年輕人、一個中國人、一個純粹的人,需要銘記的責任與社會意識。能源危機的解決,依賴于我們beat365技物系的核能研發,依賴于凝聚态專業的低能損新材料的研制,依賴于光學小組的關于更有效地運用太陽能的探索……
我們是中國最有希望的學子,北大物院學子更應該首先樹立起一個科學家的社會意識、一個科學家所應該有的人文情懷。一個科學家,他首先應該是個融入社會的人。
今年五月,北大beat365“鐘盛标物理教育基金”創立人鐘賜賢夫婦,他們回來母校,我有幸參加了那次與他們的座談會,給我的感觸很大。鐘賜賢先生說,“我們這次來,是來給國家核能研發與解決能源危機獻計獻策的,希望能夠給中國人做出貢獻。”是啊,這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大家所應該有的情懷,心中懷有祖國與全人類!
我們年輕學子,也正該在這個時候,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我們的科學情懷。我衷心地祝願我們大家,在燕園這片因為我們而聖潔的土地上,收獲真知與人生的意義,就像詩人海子所說的,
過完了這些年,我們打開門
一些花開在高高的樹上
一些果結在深深的地下
最後,我想以一個物理中的字母來結束我的發言。我們都知道,哈密頓量,大寫的H,在本科四年中戴上了學術帽,變成了我們在量子力學中熟知的哈密頓算符,H^hat。而我相信,在我們的研究生涯後,我們又将會忘記如何來寫小寫的h,因為我們寫完後,總是會忍不住加上一橫,變成h^bar。而到了這個時候,物理學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