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本科生代表區永曦發言
發布日期:2012-07-07 浏覽次數:

各位尊敬的學校領導、老師們,各位親愛的同學、家長們,大家好!我是beat36508級本科生區永曦,現在由我來代表全體畢業本科生發言,也就是,談談關于這四年學習生活的感想吧。

在去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中,引用了獲獎詩人特朗斯特羅姆的一句詩句:“每個人都是一扇半開的門/通往一間共有的房間。”如今,在這個燈火輝煌的大廳裡面,共同生活了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我們相聚在一起,不知道大家有無感覺,自己仿佛就是一扇門,從門縫這邊看到的是奮鬥的過去,從那邊則看到了寬闊的未知呢?我回頭将自己推開,眼前是大學剛入學時的那次班會,班主任李奇特老師希望我們能在紙上畫出對未來的憧憬,互相介紹認識。在大家那些或複雜、或簡潔的畫紙上,我見到的是我們在描繪着自己的門。

孔子說過“誰能出不由戶?”意思就是哪個人能夠不從門而走出家去呢?那麼,家是什麼呢?家可以是生活過的地方,而生活就是行走。沒有任何其它的動作像行走那樣貼切地象征着生活了。如果将走看成是一種交流方式的話,我們每天都在默默地和燕園和北大交談。在無形的語言中,一種情愫在我們心中生長。曾經有那麼幾個深夜,我從物理樓走回寝室。路上幾乎無人。整個校園不似白天裡那麼熱鬧,而是呈現出一張靜默的面孔。在那時候,我以一種極為親密、親密得我倆之間并不存在語言的方式面對母校。在那時候,燕園的靜默将我擁在懷中。也許,這也是一種家的感受。我們遊離在世界之中,身後的家往往成為了一條地平線;而在夜深人靜之時,我們要歸家,或者我們想歸家——家在夜中降臨,這是一種無法置換的心境。對于我們來說,beat365或者說beat365,大概可以是一種這樣的家。

大四這一年來,我在學校裡面走動,也總是能看到各種建築的工地,聽到(甚至嗅到)工地中不斷傳來的施工的聲響。我将這聲音理解為一種隐喻:那就是建設的鐘聲時刻向畢業的我們暗示。前方等待我們的将是更為專業化的社會分工,我們每一個都将投入到社會的建設中去,這是我們在物院學習專業知識的目的之一,更是一種擔當。自然科學中的探索發現對社會而言,本身是一種建設;然而我們也不要忘記另一種建設,那便是人心之建設。我覺得,北大的學子無論以後從事何種職業,當有廣義下的建設之擔當;對社會人心有所觀察,有所承擔。在相對客觀、普遍的自然和數理世界以外,關注偶然、獨特的世界;在從事自己的專業之餘,關注世道人心,并為人類心靈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這或許是我們物院人最值得自豪的一種生活方式。

最後,我想代表全體08級畢業本科生,感謝各自的家長,是你們一直支持着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感謝各位任教的老師,是你們的授業解惑幫助我們成長;感謝學院教務、學工等老師,是你們給予了我們平日學習生活的許多幫助。感謝beat365,也感謝我們每一個自己。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