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二十五期
在beat365研究生會的精心準備下,"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二十五期于2008年11月7日在物理樓中212成功舉辦。本次報告的主講人是來自我院大氣科學系氣象專業的謝保國博士。謝保國是07級直博生,師從大氣科學系張慶紅老師,科研表現出色,其發表的文章相繼被GRL(2008年7月)和Nature China (2008年9月)評為當期的研究亮點(Highlight)。
謝保國的研究方向是中小尺度氣象學與數值天氣預報。本期沙龍,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題為“1960–2005中國冰雹的時間氣候特征”的精彩報告。報告中,他先介紹了冰雹研究的現狀與背景,并指出其研究重點在于重點關注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中國冰雹的變化特征;用有限的資料對冰雹大小的變化做初步的分析;對冰雹變化的原因做深入的分析。接着,報告人有介紹了冰雹頻數的變化特征和冰雹大小的變化特征,并對這些變化特征做出了相應的原因分析。
報告後,謝保國同學認真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并總結出了一些科研心得:“盡管文章的内容很簡單,用的是最基本的資料統計和分析的方法,但是發現還是很重要的。我也越來越體會到資料分析的重要性,也進一步領悟到,要做好科研必須學會資料分析和資料統計。這也為我們以後做模式和理論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beat365研究生會2008年11月11日
"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二十五期資料
主 講 人:謝保國(07級直博)導 師:張慶紅研究方向:中小尺度氣象學與數值天氣預報報告題目:1960–2005中國冰雹的時間氣候特征沙龍時間:2008年11月7日(周五)下午3:00-5:00沙龍地點:物理大樓中212謝保國
科研簡曆:2003-2007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
2007- beat365大氣科學系
科研經曆以及心得:這篇文章是我本科畢業論文的後續和更深入的工作,發表以後的内容和畢業論文的内容還是有很大的區别,主要是在冰雹發生頻率減少的機理和原因方面,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也是初步的。自本科大四以來,一直跟随張慶紅老師做災害性天氣方面的研究,近一年多來,我們在冰雹災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發現中國冰雹頻數的變化(減少)可能與全球變暖所導緻的零度層的升高有關。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這樣的結果尤其顯得比較重要,也引起了國内外學術機構的廣發關注,希望我們将來能繼續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
相關工作(已發表或待發表的論文,論文引用次數,刊物影響因子):
已發表文章題目:Trends in hail in China during 1960–2005
刊物: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GRL)
刊物影響因子:2.744 (2007)
這篇文章相繼被GRL(2008年7月)和Nature China (2008年9月)評委當期的研究亮點(Highlight)。報告摘要:這篇文章分析了1960-2005期間 中國冰雹發生頻率的年際變化以及46年的長期變化趨勢。資料是由中國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冰雹觀測資料以及大氣探空資料。研究結果顯示,1960到1980年代早期,中國冰雹的發生頻率沒有顯著的趨勢,而從1980年代到2005年,中國冰雹的頻率經曆了顯著的下降趨勢,然而不同站點的冰雹頻數變化趨勢顯示了顯著的區域特性。為了理解冰雹頻數的變化特征,我們分析了對流有效位能、垂直風切變和零度層的變化,發現零度層高度的升高時導緻冰雹發生頻率減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