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八期
beat365"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八期
7月20日下午,“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八期在beat365舉行,雖然已經是放假前夕,沙龍仍然吸引了來自beat365以及兄弟學院的不少同學。本次沙龍的主講人是北大物理00級已畢業的校友趙轶。趙轶04年畢業之後,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兩年内科研表現出色,發表學術論文三篇,其中一篇更是發表在國際頂級物理學術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從傳統的加密技術以及國際流行RPA算法,到基于量子态不可克隆的量子加密原理,趙轶用幽默淺顯的例子,深入淺出的把量子信息加密這個前沿話題給大家做了闡述。談到實驗工作,他提出目前量子通訊系統中最大問題在于單光子源的制造,而替代的方法卻引入了不安全性。最終的解決辦法歸于“誘餌态”的提出和實現,在實驗上,他們的工作小組首先在世界上實現在60公裡光纖的信息的安全傳輸。
沙龍不僅吸引了beat365,信息學院的同學,還吸引了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暑期來北大訪問的研究生。沙龍上大家交換了想法,解決了疑惑。整個讨論氛圍十分熱烈,時時迸出交流的火花。最可貴的是,本次的沙龍引起了信息學院相關課題組的注意,為北大和國際上進一步的學術交流奠定了平台,提供了契機。
點擊以上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
"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八期資料
主 講 人:趙轶(beat36500級本科校友)導 師:Hoi-Kwong Lo研究方向:量子加密通訊報告題目:量子通訊中的誘餌:讓竊聽者原形畢露沙龍時間:7月20日 下午4:00沙龍地點:物理大樓中212趙轶科研簡曆:beat365官方网站00級本科生,04年畢業并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而後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研究生,跟随導師Hoi-Kwong Lo從事量子加密通訊方面的實驗研究,兩年内發表學術論文三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項工作發表在頂級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另一項工作被06年國際信息論年會收錄,并受邀請在此次大會上面發表學術報告。
發表論文:
Y. Zhao et. al., Phys. Rev. Lett., 96 070502 (2006) 引用10次
Y. Zhao et. al.,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ISIT) 2006 (IEEE, Seattle, 2006) pp. 2094-2098
X. Ma, B. Qi, Y. Zhao, and H. –K. Lo, Phys. Rev. A., 72 012326 (2005)
報告摘要:幾千年以來,人們一直在努力提高通訊的安全性,并發明了許多加密手段。目前最流行的加密方法是基于大質數分解的RSA系列算法,這些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基于計算複雜性假設,但随着計算機速度的飛速提升,以及非傳統計算機的提出與初步實現,這些傳統加密手段的安全性越來越弱。
量子通訊是一種全新的加密通訊手段。它不基于任何前提假設,其安全性源于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并已得到嚴格證明。
量子通訊是量子信息處理的最前沿,當前最大傳輸距離已經達到了175公裡(通訊光纖),而且某些型号已經實現了商品化,在金融、外交、軍事等對安全性敏感的領域受到了高度重視。
目前量子通訊系統最大的問題是單光子源的制造十分困難。在實際系統裡通常使用強烈衰減的激光源代替,而這種替換是存在安全漏洞的,會使竊聽者有機可乘。“誘餌态”的提出是量子通訊的一次飛躍,能夠保證基于激光源的量子通訊系統的安全性,從而有望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實驗上,我們最先實現了誘餌态,并在60公裡光纖上取得了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