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凝聚态
手性粒子的自主運動與集群行為
浏覽次數:
主講人: 經光銀 教授
地點: 物理大樓中212大教室
時間: 2021年4月29日(周四)15:00—16:30
主持 聯系人: 廖志敏 liaozm@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經光銀, 西安西北大學beat365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軟物質物理與生物物理。2002年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物理系,2007年博士畢業于beat365官方网站。之後在巴黎物理化學學校(ESPCI)軟物質實驗室(SIMM)、巴黎十一大流體力學力學實驗室(FAST)開展博士後工作,2009年9月到西北大學物理系工作至今。當前研究興趣主要包括自驅動粒子在流場、受限空間的運動,以及集群運動,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研究工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Phys. Rev. B/E/F; New J. Phys.; Soft Matter等期刊上。

摘要 (Abstract):遊動的微生物體可當作一類自驅動粒子,這類自驅動粒子将環境能量轉化運動能量,将系統推向遠離平衡态,帶給我們極為豐富的物理内涵與新奇現象,成為當前軟凝聚态物理的新興領域,即主動物質物理(Active Matter)。此類自驅動粒子在受限空間中的運動是衆多實際活性生命物質的基礎物理模型。本報告首先從單個自主粒子層面展開讨論。我們已知細菌具有趨化性、趨光性、趨熱性等對環境變量空間梯度的感知。從流體角度上,由杆狀細菌與手性鞭毛組成的模型粒子,具有響應流速梯度的驅流性。我們圍繞剪切流場中細菌主動運動、流固耦合機制,嘗試理解,細菌是否能夠“感知”周圍流場,而有意響應尋求不同于被動粒子的運動行為,即細菌的運動是否具有“個性”?其次,從集群運動層面,主動個體單元将環境能量轉化為運動機械能,在“微觀”層次上出現局域化能量輸入與耗散,我們将從實驗上觀察與理解這種集群運動能否抽象為“主動力”,從活性噪聲中彙集形成相關運動,以及二維集群運動産生的渦旋演化與穩定性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