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紫外線是太陽光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雖然紫外線不能被人類的眼睛所感知,但它在殺菌消毒、水與空氣淨化、紫外光療、生化檢測和非視距通訊等領域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過去十年,氮化物基紫外發光器件發展方興未艾,然而,氮化物基紫外發光材料與器件的研究中尚存許多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如:較高的材料位錯密度限制了器件的内量子效率,p-型摻雜困難導緻電注入效率低下,光偏振特性和内部全反射等導緻光提取困難等問題。本報告将圍繞以上科學問題,從材料外延生長、芯片結構設計、器件高效封裝和新物理機理探索等方面介紹氮化物基紫外發光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進展,以期為紫外發光器件研發和應用提供新思路。
報告人簡介:陳長清,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1995年分别在武漢大學物理系取得學士、碩士學位,2000年在德國UniversityofErlangen-Nürnberg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美國UniversityofSouthCarolina等大學和公司從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發工作。在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半導體紫外探測器和HEMT等的MOCVD外延材料生長和器件制備等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先後在Appl.Phys.Lett.、Opt.Express、IEEETED、Jpn.J.Appl.Phys.、NanoEnergy,ACSPhotonics等國際SCI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百六十餘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