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beat365研制出基于量子效應的新原理邏輯器件
發布日期:2023-04-18 作者:陳劍豪 浏覽次數:
  供稿:陳劍豪  |   編輯:孫祎   |   審核:馮濟

當半金屬或窄帶隙半導體處于電中性時,電子空穴可在庫倫相互作用下形成“電子-空穴”對(electron-hole pairs)。該準粒子在臨界溫度以下可發生玻色凝聚,其量子基态稱為激子絕緣體。半個世紀以來,激子絕緣體在多個實驗體系中被發現,但多為譜學等間接研究。對該關聯絕緣體的電學輸運以及門電壓調控研究尤其缺乏,主要原因是半金屬體系(或窄帶隙半導體)在電中性附近的電子關聯強度調控手段較為受限。

近期,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人員與山西大學、上海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遼甯材料實驗室、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等合作,采用的關聯絕緣态路線打破了現有的常規方法,從界面耦合來構建界面長程電荷序,再利用界面态影響石墨烯中的電子關聯。這種協同耦合機制是普适的調控方法,有望在更多二維電子氣體系中發現有趣的物理現象。

研究人員利用幹式堆垛手段,制備了具有雙栅的Bernal堆疊的雙層石墨烯(BLG)與少層反鐵磁絕緣體一氧一氯化鉻(CrOCl)垂直異質結。該型器件處于低溫基态(1.5 K溫度)時,在垂直電場調控下, BLG呈現反常的雙栅調控關系,中性點(charge neutrality pointCNP)發生巨大彎曲(圖1),并且在彎曲後的中性區域中呈現出一種新奇絕緣态,電阻可達11010 Ohms。這與傳統BN夾持的BLG表現出了巨大的反差。後者雖然也會因垂直電場打開能隙,但隻有CNP附近較窄區域的摻雜才有絕緣态,并且電阻随垂直電場單調增加,最通常為106 Ohms量級。

理論團隊通過計算發現,在垂直電場下,石墨烯中的電荷可轉移至一氯一氧化鉻界面态并發生自發對稱破缺,形成波長在數納米至數十納米範圍内的電荷序。這種長程序扮演了超周期庫倫勢的角色,進一步加強上方雙層石墨烯自身的電子關聯,使得電中性點處的電子-空穴激子配對增強因而在臨界溫度以下打開關聯帶隙,體現為輸運上可被面内電場、垂直電場、溫度、載流子濃度等參數調控的量子絕緣體。

值得提出的是,基于該關聯絕緣态,類NMOSPMOS的晶體管均可以通過維持固定的頂栅(或底栅)時,掃描适當的底栅(或頂栅)獲得,并且開關比在107次方以上,且具有極強的魯棒性(見圖2)。進一步,研究人員可以采用兩個這樣的CrOCl/BLG/hBN器件,通過圖2c的構型,獲得石墨烯晶體管反相器,在1.5 K溫度、0.2 V輸入電壓下的增益約1.2左右。這使石墨烯在未來電子學應用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1. CrOCl-BLG-氮化硼器件中新奇絕緣态。

2. CrOCl-BLG-氮化硼器件的類NMOSPMOS晶體管與反相器。


該研究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西省“1311”工程、教育部“部省合建”重點高校項目、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支持,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2136 ( 2023)

 

原文鍊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