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評論快報》 報道beat365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李源研究員及合作者對于鐵基超導材料Sr1-xNaxFe2As2超導機制的研究
當今凝聚态物理研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揭示磁性材料中的高溫超導機制。帶有自旋的電子常被認為是局域在磁性離子實周圍的,而形成電流的電子則被視為在晶格中巡遊。但事實上這兩者均為同一粒子。因此,這對立的兩面如何共同協助超導形成,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種“非常規”的機制與銅基超導體、鐵基超導體以及重費米子超導體都密切相關。
在具有多個電子軌道的體系,例如鐵基超導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自由度的相互作用使得這個問題更為複雜。李源研究員與合作者之前的研究報道已經揭示了自旋-軌道耦合對材料的磁性性質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們的實驗同時還表明鐵基超導材料中的磁性具有巡遊與局域的雙重特性。這并不是一個完全意外的結果,因為已有的一些理論研究也說明鐵基超導體可以被所謂“洪德金屬”的模型描述。不過自旋-軌道耦合以怎樣的方式影響鐵基材料中的超導機理,依然是一個未知的問題。
|
Figure 1. (a-c) Imaginary part of dynamic spin susceptibility
measu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 Imaginary part of dynamic spin
susceptibility integrated over 4-8 meV based on the data in (a) and (b).
|
現在,李源研究組及合作者采用基于飛行時間原理的中子散射譜學技術,發現在一種鐵基超導材料中,有一類特定的磁激發對超導的形成至關重要,其作用機理與材料中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密切相關。這項工作于2019年1月4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這項研究針對的是近年來發現的空穴摻雜的“122”體系鐵基超導材料中新奇四重對稱性磁相。在傳統的二重對稱性磁相中,電子自旋指向在晶體的ab面内,而在這種新發現的磁相中電子的自旋指向沿晶體的c方向。有這種四重對稱性磁相的晶體中超導溫度也被壓制。該項研究旨在探索超導的壓制與四方磁相中探測到的譜學特征的聯系。基于這一目的,研究組瞄準了Sr1-xNaxFe2As2這一種有魯棒性的四方磁相,且較易制備大單晶的鐵基超導材料。
|
Figure 2. (a-b) Constant-Q cuts measured at (0.5, 0.5, 1) and (0.5,
0.5, 3), with background subtracted. (c-d) Int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6 K and 20 K at L = 1 and 3.
|
實驗發現,在材料發生從二重對稱性(圖1a, T = 80 K)轉化為四重對稱性(圖1b, T = 20
K)的相變後,低能的自旋激發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根據中子散射截面與散射幾何的關系,在L = 1處測量到的信号中c方向的磁激發有更大的比重,而在L =
3處則可探測到更多的ab面内的磁激發。圖1d顯示,當溫度從80 K降到20
K後,由于自旋的方向發生偏轉到了c方向,在低能激發中将難以沿c方向時自旋的長短發生改變,因此低能磁激發中c方向的自旋激發被抑制。實驗還發現了重要的一點:超導相(圖1c,
T = 6 K)的自旋激發相對非超導相的自旋激發有輕微的改變,這說明材料超導與的磁性質相關聯。進一步的分析(圖2)發現,這種改變主要發生在L =
1的位置,這說明在四重對稱性磁相中,盡管c方向的磁激發被抑制,但它們仍然是與超導關系最密切的磁激發。這項結果揭示了在多軌道序洪德金屬中實現高溫超導的一個“兼容性”要求:局域的磁矩必須能夠為巡遊電子提供後者在實現超導配對過程中所需的磁激發。由于在四重對稱性磁相中,該要求恰好不被滿足,所以超導溫度被抑制。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博士研究生郭見青和嶽莉為該項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相關的中子散射實驗是由日本的MLF, J-Parc用戶實驗項目支持完成的。這項工作由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李源研究組和張焱研究組合作完成。研究課題得到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項目的資助。
References:
[1] C. Wang et al., Phys. Rev. X 3, 041036 (2013).
[2] M. Ma et al., Phys. Rev. X 7, 021025 (2017).
[3] Z.P. Yin et al., Nat. Mater. 10, 932 (2011).
[4] J. Guo, L. Yue et al., Phys. Rev. Lett. 122, 01700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