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1 30 8:30
歐洲核子中心大強子對撞機成功對撞 北大承建探測器運行正常
11月30日,歐洲核子中心(CERN)大強子對撞機(LHC)成功地把兩束反方向循環的質子加速到1.18TeV,盡管還沒達到設計能量7TeV,但已超過美國費米實驗室的Tevatron對撞機(質子束能量0.98TeV),成為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
LHC第一次實現質子束循環是在2008年9月10日,但9天後由于磁鐵出了事故而停機一年檢修。今年夏天LHC重新開始調試運行。由于在檢修期間對LHC各個細節作了透徹研究,今年的運行非常順利,10月8日LHC降到了運行溫度1.9開爾文(負271度);10月23日質子開始注入;11月20日晚上10點,順時針方向質子束開始在周長27公裡的LHC循環,能量為注入能量450GeV;随後也實現了逆時針方向質子束的循環。23日首次實現了雙向質子束的同時循環,并嘗試在各實驗點實現對撞。下午2點多,ATLAS實驗組觀測到第一個對撞事例;晚上7點多CMS實驗組觀測到了第一個對撞事例。
beat365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高能組承建了CMS實驗用于觸發的部分阻抗闆探測器(RPC)。從1998年開始,在國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葉沿林教授領導的高能實驗探測組與國外同行密切合作,參加了RPC探測器的設計研制、束流測試、批量生産和安裝調試,成功地完成了所承擔的探測器建造任務。目前整個CMS探測器運行良好,北大承建的探測器運行正常,高能組冒亞軍、班勇、錢思進教授和同學們除了參與探測器的運行維護工作外,正集中力量進行CMS的物理分析。班勇老師和博士生騰海雲、朱博正在CERN參加CMS實驗的值班取數及分析工作,見證了LHC-CMS上第一個對撞事例的誕生,右圖為11月26日的CMS
times雙周刊對他們的報道。
目前LHC運行狀态很好,束流壽命達10個小時。聖誕節前LHC的主要目标将是增加流強,并取一些對撞數據對探測器作刻度及性能研究。明年初LHC将把質子加速到3.5TeV,在質心能量7TeV取第一批物理數據,為探索物質最深層結構打開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