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beat365李重生教授研究組在頂誇克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09-02-24 浏覽次數:

beat365李重生教授研究組在頂誇克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自從14年前在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Tevatron對撞機上首次發現頂誇克以來,頂誇克一直是粒子物理學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什麼頂誇克遠重于其它已發現的基本粒子?它為有關質量起源和規範對稱性破缺以及标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等諸多物理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将會提供怎樣的研究線索?現在,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Tevatron對撞機每年能“制造”出數千個頂誇克。今年下半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科學工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将以每年數百萬的速度産生頂誇克,人們期待從這些高能加速器上産生的大量頂誇克事例将有助于人們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圍繞上述問題,李重生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頂誇克及其相關物理開展了長期系統的研究,特别是在與模型無關的頂誇克産生、衰變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最近該小組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 Phys.Rev.Lett.102,072001(2009) 上發表的論文---“Next-to-leading order QCD corrections to the top quark decay via model-independent FCNC couplings(模型無關的味改變中性流誘導頂誇克衰變的次領頭階QCD修正)”, 首次研究了頂誇克與其它粒子通過模型無關的味改變這中性流耦合的量子色動力學(QCD)圈圖效應對其衰分支比的影響。借助該文和李重生教授研究組此前發表于美國物理評論 (Phys.Rev.D)上的有關論文的結果,美國費米實驗室CDF實驗組,抽出了頂誇克QCD反常耦合實驗上限以及對應的衰變分支比實驗上限,這些結果已被CDF實驗組在2008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ICHEP)報告和正式發表論文中報道(arXiv:0812.3400[hep-ex]),并在文中專門向李重生教授緻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