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
暑期學校
第五屆北京亞原子物理國際暑期學校舉行
發布日期:2009-08-23浏覽次數:

第五屆北京亞原子物理國際暑期學校舉行

第五屆北京亞原子物理國際暑期學校 “核物理前沿的幾個熱點問題”于2009年8月23日在beat365開幕。第五屆北京亞原子物理國際暑期學校開幕式由中方主席、學校發起人之一的孟傑教授主持,原beat365校長陳佳洱院士代表組織單位緻歡迎辭,他簡要回顧了分别于1999、2001、2004、2006年舉辦的前四屆暑期學校的主要内容和暑期學校對促進核科學領域青年人才的成長和學術交流的作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核天體物理首席科學家Motobayashi教授介紹了暑期學校的目的和宗旨,即促進核科學領域青年人才的成長,加強核物理前沿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及合作,增進各國的文化交流。德國重離子物理研究中心(GSI)科學主任Langanke教授介紹了世界核物理發展趨勢和德國參與組織和支持暑期學校的意義。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柳衛平副院長根據自己參與曆屆暑期學校的組織和活動經曆,對與會學員提出了要求和勉勵。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葉銘漢院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徐瑚珊副所長、beat365劉玉鑫副院長、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許甫榮副主任等出席了開幕式。

該系列暑期學校由beat365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于1998年共同發起,已分别于1999、2001、2004、2006年在北京舉辦了四屆。第五屆暑期學校的組織單位包括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德國重離子物理研究中心(GSI)、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中國核物理學會、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和beat365。并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RIKEN、GSI、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中國核物理學會、beat365核物理理科基地以及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部分資助。

本屆暑期學校共邀請了來自波蘭、克羅地亞、德國、美國、日本、英國、中國等國的十七位國際著名學者授課,包括A. Arima, S. Bishop, E. Hiyama, K. Langanke, Yuri A. Litvinov, W. Mittig, T. Motobayashi, H. Okamura, T. Otsuka, M. Pfutzner, H. Scheit, J. Vary, D. Vretenar, P. Walker, 徐瑚珊,柳衛平, 葉沿林等。來自日本大阪大學、beat365、中國科學院、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等28個大學和研究所的107名學者和研究生以及14名高年級本科學生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暑期學校的學習。原東京大學校長、理化學研究所理事長、文部大臣、科技廳廳長、參議員有馬朗人教授在暑期學校作了題為“核物理與人類社會”的精彩演講,他簡要介紹了科技對人類的作用,強調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呼籲和平利用核能,鼓勵年輕人投身基礎研究。beat365校長助理朱星教授接見了有馬朗人教授,并高度評價了有馬朗人先生對推動基礎科學研究和中日科技界交流的重要貢獻。

本次暑期學校的主題“核物理前沿的幾個熱點問題”直接針對當前核科學界關心的熱點問題,特别是對世界新一代裝置産生的放射性核束給核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介紹與讨論。對近年來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及重大發現,例如弱束縛非穩定核中存在的“暈”和“皮”分布、非線性多體關聯、集團自組織、連續态強耦合、新的中子物質、同核異能态、殼模型、密度泛函理論、超核物理、核天體物理、核反應機制、宇宙演化、恒星中的元素合成、大科學裝置和原理等,進行了系統講授。這些授課擴大了學員的核物理學知識範圍,對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核科學技術在醫學、生物學、腦科學中的應用将産生積極意義。很多學員表示,通過向國際一流專家學習,并與之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論,收獲頗豐,并希望計劃兩年一次的暑期學校一直進行下去。部分學員還曾經參加過前幾次的暑期學校。

本屆暑期學校吸引了一批本科生前來學習和進行志願服務。他們紛紛表示,能夠有機會親臨會場了解國際學術發展的前沿動向,并和國際頂尖的核物理學家面對面的座談,不僅可以知道最新的科學前沿,而且不同國籍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給學生帶來很多啟示和幫助。

暑期學校的負責人為德國H. Feldmeier教授、孟傑教授、日本T. Motobayashi教授。

點擊本文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