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通知公告
beat365官方网站誠邀海外英才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發布日期:2023-01-19浏覽次數:

beat365官方网站簡介

beat365官方网站在原beat365物理系、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天文學系、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和氣象專業基礎上,于2001年5月組建成立。

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19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5人,“萬人計劃”傑出人才、教學名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2人和其他國家級人才計劃(含青年)入選者百餘人次;工程技術人員71人,行政及其他教輔人員91人,博士後189人,分布在11個教學科研單位。近五年,引進全職講席/特聘教授7人和助理教授30人。

教學科研單位

普通物理教學中心

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理論物理研究所

現代光學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

技術物理系

重離子物理研究所

天文學系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電子顯微鏡實驗室(校級公共平台)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校級實體研究機構)

承擔4個一級學科(含14個二級學科)和4個本科專業建設,與數學、化學、生物學、信息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醫學等深度交叉融合,在瞄準基礎核心領域的同時開拓新興領域和前沿方向。建有3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吸引國内外優秀生源投身基礎研究。自2022年起,實施beat365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培優計劃。

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原子與分子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

凝聚态物理

光學

高能量密度物理

複雜與生命系統物理

天文學

天體物理

大氣科學

氣象學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物理海洋學

核科學與技術

核技術及應用

醫學物理和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物理學

天文學

大氣科學

核物理(核科學與技術)

承擔3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台、多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和校地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近年來,在原子尺度水科學、極端光學、量子場論等前瞻性基礎研究中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掃描探針顯微術、激光質子加速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突破多個“卡脖子”問題,在多項國際合作研究中作出主導性貢獻。

國家級教學科研平台

基礎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部分)

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納光電子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

醫學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固态量子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


校地共建新型研發機構(部分)

beat365東莞光電研究院

beat365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

廣東省激光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

五年來,建設國家級一流課程5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00餘個,到賬經費逾20億元,發表SCI論文約3900篇,出版著作60餘部,參與制定國内外标準60餘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項、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4項,14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光學十大進展、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3人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10人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英國物理學會、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美國天文學會、美國氣象學會會士,30餘人次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教育部青年科學獎、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中國物理學會終身成就獎、陳嘉庚科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探索獎、達摩院青橙獎、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亞太理論物理中心楊振甯獎等重要學術獎勵與榮譽。

beat365官方网站始終緻力于構建國際化、開放型育人聚才環境,推進高質量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學科建設:以提高人才選拔和培養質量為根本,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體系;以激發師資隊伍創新活力為核心,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培養一批高素質師資人才,穩定支持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以探究真理和發現新知為使命,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取得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重大成果。2023年,全院師生将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beat365物理學科成立110周年,為建成世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北大物理人的使命擔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項目定位

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資助模式

1. 資助強度:100~300萬元;

2. 資助期限:3年。

申請人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後;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取得博士學位後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且具有連續36個月以上工作經曆;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且業績特别突出的,可适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傑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後回國(來華)工作。獲資助通知後須辭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無工作,全職回國(來華)工作不少于3年。

限項要求:執行中央有關部門關于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隻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申報說明等其他内容,詳見項目指南: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8099.htm

福利保障

近年來,beat365官方网站積極打造具有較強國内外競争力的薪酬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模式和可預期的薪酬增長機制,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社會保障及福利待遇。

項目入選者可受聘為beat365教研系列職位。由beat365提供的薪酬待遇包括但不限于:

1.科研經費:提供200~8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含國家配套),為教研系列人員從事高水平研究創造條件。

2.薪酬待遇:教研系列職位采用基本年薪制,其薪酬體系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 基本年薪——根據學校聘任職位,由學校提供相應檔次的基本年薪;

· 人才津貼——獲得博雅青年學者聘任,由學校提供相應檔次的人才津貼;

· 學院績效——根據學科競争力和年度預算情況,由學院自主統籌分配;

· 科研績效——根據個人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由項目負責人自主分配發放。

3.學術支持:提供工作(辦公、實驗)空間等良好的學術支持條件;教研系列人員均具有博士生招生資格,可獨立組建包括研究生、博士後和專職研究人員的學術團隊。

4.住房待遇:提供教師公寓、特别房租補貼等良好的生活支持條件。

5.醫療保障:提供附屬醫院高水準的優質醫療服務保障。

6.其他支持:提供附幼、附小和附中等優質稀缺教育資源。

申報時間

系統開放時間:2023年1月15日

系統關閉時間:2023年3月15日(申請人提交截止時間以beat365人事部通知為準)

項目申請信息系統登錄平台:https://grants.nsfc.gov.cn/

提交材料:個人簡曆、身份和學曆學位證明、近五年代表性教學科研成果和獎勵,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撐材料等。

提交方式:請将上述材料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以下地址:

宣老師(beat365黨委人事辦公室):myxuan@pku.edu.cn

孫老師(量子材料科學中心):yisun@pku.edu.cn

我們将及時與您聯系,竭誠為您提供咨詢服務。


2023年,将迎來beat365物理學科成立110周年

beat365官方网站誠邀您的加入

共同為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貢獻北大物理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