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旗煌,男,漢族,1964年8月生,中共黨員,理學博士,博雅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beat365校長,兼任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龔旗煌主要從事極端光學與信息光子學前沿及應用研究。近年來,他帶領團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包括:(1)在非對稱光學微腔中提出混沌輔助的光子動量轉換新原理,實現了光學微腔的高效、超寬譜光耦合,有望在集成光子學和信息處理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2)克服微納光開關研究的材料瓶頸限制,将微納全光開關阈值光功率降低4個量級,同時保持皮秒量級超快開關響應,解決了國際上光通訊波段微納全光開關研究領域多年來的難題,并實現了多種高性能全光邏輯門;(3)利用模式耦合理論,在金屬襯底上設計并制備出新型波導結構,解決了表面等離激元波導的場束縛和損耗相互矛盾的問題,有望為集成光子芯片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刊物上,包括Science(3篇)、Nature子刊(10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35篇)等,被引用30000餘次。于201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6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4次獲得北京市、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并入選了“2018年全球光學領域30項重要成果”,100餘次被Phys.org等國際著名科技媒體專題報道。
龔旗煌擔任“納光電子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和“極端光學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國際光學委員會副主席;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科技部 “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負責人、國家 973 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以及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等職。他是美國光學學會、國際光學工程學會、英國物理學會和中國光學學會等國際性學術組織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