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20/info/1023/

“傳承百年薪火,诠釋教師使命”專題講座: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并重之路

發布日期:2021-06-01 浏覽量:

時間:2021年6月18日(星期五)15:00—16:30

地點:beat365西樓思源多功能廳

主持人:楊金波教授、曹慶宏教授

報告摘要:

教學與科研對于高等學校的教師同等重要,不能有所偏廢。張曉光教授将基礎物理教學與光纖通信研究有機結合,從教學中獲得科研靈感,同時以科研反哺教學精進,三十三年來深耕于立德與樹人并舉、教學與科研并重、理論與創新并進的實踐,紮實地诠釋了高校理工科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本次講座中,張曉光教授将通過一些親身經曆的具體事例,講述并分享三尺講台鑄師魂、一片丹心寫忠誠的人生經驗和心路曆程。

報告人簡介:

張曉光,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光子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入讀beat365物理系,先後畢業于物理學專業和光學專業,後在北京郵電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光纖通信研究,在光纖偏振效應原理、測量與均衡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目前主要研究光纖信道偏振損傷建模、測量以及均衡技術。曾主持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華為委托研發項目,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光纖偏振模色散自适應補償樣機,動态性能高于美國同類産品;撰寫我國第一本偏振模色散專著《光纖偏振模色散原理、測量與自适應補償技術》(第一作者,2017),是我國第一本關于偏振模色散的專著。獲信息産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05)和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5)等。

主講本科生課程“大學物理”“基礎物理”“近代物理”“導波光學”“非線性光學導論”“光通信的物理基礎”“電磁場與數值計算”,及研究生課程“非線性光學”“偏振光學”“特殊函數概論”等;在《大學物理》《物理與工程》《中國大學教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教育分會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發表多篇教學論文;主持翻譯A. Ghatak經典教材《光學》(第四、六版,2013/9);所指導的研究生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提名論文(2005)。入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7);獲第十一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15)、北京郵電大學六十五周年校慶“燭光獎”(2020)等。

2021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