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網站地圖
加入收藏
中文
English
首頁
中心概況
研究隊伍
科學研究
交流合作
人才培養
人才招聘
當前位置:
首頁
-
交流合作
-
專題學術講座
- 正文
大師講堂
專題學術講座
學術會議
中心報告會
專題學術講座
2016年4月28日(周四)下午4點,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 物理系colloquium:
報告題目:
Eureka:固體“宇宙”中的外爾費米子
報 告 人:
丁洪 (中科院物理所)
報告時間:
2016-5-5 16:00
報告地點:
理科樓鄭裕彤大講堂
摘要:
1929年德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外爾在狄拉克方程的基礎上預言一種無質量的具有相反“手性”的粒子,被稱為外爾費米子,但因為其違反“左右”對稱性(即宇稱守恒)而未被廣泛接受。1957年楊振甯和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恒後,人們很快意識到中微子就是一種具有“左手性”的外爾費米子。但1998年以來發現的中微子振蕩(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具有微小質量-又否定了它的外爾費米子屬性,這也使宇宙中是否存在“外爾”基本粒子成為一個科學之迷。
在固體材料中的“宇宙”中,億萬個電子通過相互作用能形成一種決定其母體材料性質的“準粒子”,這些準粒子與基本粒子可能遵循相同的物理規律,例如2004發現的石墨稀就具有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的“準粒子”。近年來拓撲材料的快速發展為在固體材料中觀測外爾費米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在這個報告中我将介紹我們是如何在TaAs單晶中發現外爾費米子和它的一些奇特性質和潛在應用。
個人簡介:
丁洪,北京凝聚态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和首席科學家。199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95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物理博士。1995年至1998年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1998年至2008年在美國波士頓學院大學物理系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2008年至今為中科院物理所的全職研究員。長期從事凝聚态物理的實驗研究,主要利用光電子能譜研究高溫超導體和新奇量子材料的電子結構和物理機理,取得了若幹個被國際同行廣泛認可的重要成果。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60多篇學術論文,被SCI引用超過9000次。1999年獲美國的斯隆獎,2008年入選首批國家“千人計劃”,2011年被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版權所有 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本頁已經浏覽
次